EMU618社区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531|回复: 0

心理学揭秘:神秘的心灵感应是怎么回事

[复制链接]

签到天数: 2 天

[LV.1]初来乍到

发表于 2009-1-22 17:53:3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午饭时间,我在办公室不经意地哼唱歌曲,突然有好友大惊小怪地说,唉,怪了,我也正在心里唱这句呢?我自己也纳闷,这首歌明明是一首老歌了,很久没有人唱了,我怎么突然就想起了这首歌?而且同事居然也和我想到一起了?

  最近连续几次出现这样的巧合。不是我突然唱出了别人的“心声”,就是别人莫明其妙地唱出了我的“心声”。难道人与人之间真的有心电感应?人们常常有这种经验:有时正在谈论或者你刚刚想到一个人,这个人就出现了。于是,我们就感叹:真是“说曹操,曹操到”。如何从心理学角度来解释这类巧合现象呢?

  人们往往会轻易地忘掉一百次失败的预言,却津津乐道偶然的一次成功。有一句与“说曹操,曹操到”类似的俗话是“受伤的手指经常被人碰”。为什么一个人总有“受伤的手指经常被人碰”的想法呢?道理很简单。实际上只不过是我们对受伤的指头格外注意罢了。也就是说,我们对外界的感知是有选择的。由此我们可明白为什么会“说曹操,曹操到”了。因为事情就是这样:恰好符合这一经验的被我们记住了,而更多的不符合这一经验的却被我们忘记了。并非我们的预言多么准,只是由于我们所做的选择更有利证实这句话罢了。

  类似的事可以举出更多。有些人会相信预言性的梦。他也确实可以给别人举出一两个例子。但是,他忘记了预言性的梦还是不曾实现的居多这个事实。有时还会听到一些人议论:某某人算卦算得可准了等。其实这也基本上属于此类情况,即偶尔算准的留在了那些轻信的人们心中,而大量未算准的却被这些人遗忘了。

  事实上,在各种场合下,预言准的时候都是极少的。只不过人们往往会轻易地忘掉一百次失败的预言,却津津乐道偶然的一次成功罢了。应该说,相当数量的巧合事件都可由此得到解释。 

  许多无法解释的神奇之事,是因为我们对事情发生的背景知识了解得不够多。另一种解释是弗洛伊德从潜意识观念出发给出的。来看一则弗洛伊德引用的发生在他朋友布列尔身上的事情。布列尔与太太在一家餐厅吃饭。在交谈中,他忽然停下刚才的话头,说了一句无关的话:“不知道饶医师在匹兹堡干得如何?”他太太惊讶地说:“几秒钟前我也正在想同样的事哪!”这似乎可作为一个非常典型的心灵感应的事例。但是,当他们偶然向门口处看时,看到一个与饶医师长得非常像的人路过。推想一下这个人应该刚从他们的桌前走过。只不过当时两人在专心谈话,意识中都没有注意到他,但他的存在搅起了两人潜意识中对共同朋友的想念。在此情况下,两人出现相同的想法便没什么可奇怪的了。

  然而,如果没有偶然地看到那个人的话,这将是一个根本无法做出常规解释的事。或者说,成为一个证实心灵感应的有力证据。

  再来看前言中提到的“我”偶然唱的一首老歌,周围的人恰巧也在心里唱这首歌,如果我们稍稍想一想,是不是刚刚楼下的音像店正在放这首歌,是不是谁的手机铃声刚刚响过这个旋律?

  由此我们亦可推知,许多似乎无法用常规解释的所谓神奇之事,可能就是因为我们对事情发生之前、之时或之后的背景知识了解得不够多(可惜的是,大多数情况下这种背景知识我们将永远无法了解到)。或许,当我们对相应的背景知识有足够的了解时,我们就不用投向神秘论的怀抱了。

  人们似乎都更愿意相信:存在着超出于因果关系之外的奇特事物。在作出上述解释后,我们能否乐观地推断:这种合理的解释将转变那些相信特异现象者的态度呢?恐怕还远远不能。对于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的人来说,再有说服力的解释都无法一劳永逸地解除他们的所有怀疑。当他们内心中相信其有时,总会尽一切努力反驳信其无的说法。限于各种条件的局限,我们当然无法对任何巧合之事作出合理的解释。只要有一件不能作出解释,他们就会坚持认为:至少这件你无法解释的事情证明了特异现象是可能存在的。

  稍加分析,我们可注意到:人们似乎具有一种对特异现象的天生喜好,人们似乎都愿意相信这种不合常规、不合乎逻辑与情理的事情的存在。弗洛伊德作过如下评论:“人类一般具有轻信倾向以及对于奇迹的崇信。”对此,弗洛伊德解释:“虽然生命把我们置于它的严格规则的控制之下,但一开始人们就产生了一种抵抗,以反对思维规则的严酷性和单调性,反对实在性实验的要求。理性变成了敌人,它剥夺了我们如此之多享受的可能性。我们发现,我们也许会得到很多的乐趣,哪怕暂时摆脱理性的束缚,沉浸于无聊的诱惑之中。”

  换句话说,当人们认识到自己生存于一个因果关系的大网中,受到必然性的制约时,理性告诉人们不得不接受这种处处受束缚、无时不处于枷锁中的命运时,情感却宁愿相信:存在着超出于因果关系之外的奇特事物。当理性大声喊出“是”的时候,情感的力量却在内心深处默语:“如果不是这样,多好。”或者我们可以引用王国维先生的话:人生中可爱者不可信,可信者不可爱。

  理性告诉我们的是可信的,但却因其不可爱而受到情感的排斥。而那些不可信的受到理性排斥的事物却受到了情感的热烈欢迎。如果这不是所有人的一种心态,那也可以说,相当比例的人内心中充满了这种理性与情感之争。在此情况下,就无怪乎人们会“听到风就是雨”,相信并传播一些理性所拒斥的奇谈怪论了。 

  ■案例链接

  这是弗洛伊德本人的一个例子。在得到教授头衔后的一天,弗洛伊德走在一条大街上。忽然,他心里冒出一个念头:几个月前,我曾治疗过一对夫妇的小女儿,但那对夫妇对我的治疗不满意,转而求助于另一个权威了。我想,这个权威是不可能治好他们女儿的病的,最终他们还要回头来找我,并会对我表示出十二分的信任,我会对他们说:“现在我是教授了,你们便信任我。既然我是讲师时你们不信任我,那我当了教授对你们也没有什么用处。”正在这时,弗洛伊德的幻想被一声:“晚安,教授”所打断。弗洛伊德抬头看时,正是他刚才想到的那对夫妇。

  这可算是一个极度巧合的例子了。但弗洛伊德给出的解释很简单。他写道:“那条街既笔直又宽阔,行人稀少,随便一瞥便可见到二十步远。其实,我老早就看到他们两人正在迎面走来,但内心却不愿认他们。”

[ 本帖最后由 fjxwud 于 2010-1-22 10:54 编辑 ]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国治模拟精品屋 ( 沪ICP备15012945号-1 )

GMT+8, 2024-11-20 13:39 , Processed in 1.101563 second(s), 18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