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MU618社区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906|回复: 2

[转贴] “涅槃”揭秘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9-8-7 10:03:0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也许您总能听到“涅槃”一词——比如当人们感到非常幸福时,他们可能会说自己到达了涅槃;或许有人会说,到达涅槃就意味着死后永恒的奖赏。当然,“涅槃”同时也是一支著名的摇滚乐队,将这个语词作为乐队的名称多少包含着一些讽刺的意味。

如此看来,“涅槃”一词早已完全渗透到了现代人的词汇当中。然而,您是否了解它所包含的真实涵义呢?对大多数西方人来说,“涅槃”的宗教涵义完全是个谜。

本文将带您了解这个神秘概念的真实内涵,以及它在佛教与印度教当中的定位。如果您对东方宗教所知甚少,那么“涅槃”所富有的真实涵义也许会让您着实地吃上一惊。
“涅槃”一词与印度教和佛教均联系在一起,前者是世界上最为古老的宗教,而后者则是印度教最为著名的分支。在印度教和佛教当中,这个词都是指一种很高的境界,但两种宗教对这种境界的观点却大相径庭。事实上,研究涅槃在这两种宗教中的概念差异,正是理解这两种宗教中某些重要差异的绝佳方式。

涅槃与佛教息息相关。公元前5世纪,佛教由印度教衍生而来。在释迦牟尼(本名乔达摩·悉达多)的哲学及生活的影响之下,一场孕育着佛教的运动在印度教内部爆发,佛教逐渐脱离了印度教,并自成一家。

释迦牟尼就是此后被尊为佛陀(“觉者”)的人。公元前563年左右,他出生在一个富裕的皇室家族(位于今天的尼泊尔境内)。根据佛家传记的记载,他在庇护下度过了奢华的童年及三十岁前的青年时光。

年轻的释迦牟尼开始对奢侈生活的精神内涵产生质疑,他下定决心,将所有的财产和眷恋(包括他的妻子和年幼的儿子)一并抛至脑后。他希望自己能够理解生活的真谛,并尊崇印度教的思想,将一切情感视作羁绊。

他成为了一名沙门(修道者),一名四海为家、献身于冥想中的苦行僧。他使自己完全置身世外,追求与早年生活完全相反的生活状态,他希望通过这样的方式到达悟境。日复一日,他背弃了往日的世界,渐行渐远,几乎落到了饥饿难当的境地。然而他仍然没有通达悟境。
他深深地感到,如果继续在这条道路上坚持下去,最后将无果而终。于是他放弃了苦行僧的生活,接受了一位陌生人的施舍。他决定选择中道,在他熟知的奢华与曾经饱尝的贫苦之间,开始了新的生活。

根据传记描述,释迦牟尼取此道后不久,便最终得到了感悟。正当他在大菩提树下冥想时,他看到了自己前世的一切,接着又看到了他人的前世。终于,他修得圆满,对来世今生无所不知,无所不晓。

在佛教中,这种无法用佛陀的言语加以描述的境界,便称为涅槃。它在梵语中有“寂灭、灭度”之意。从这个角度说,这个词意指消灭无知、憎恨与现世的疾苦。这个词与佛教的联系最为紧密,然而印度教也引入了相似的概念(我们将在后文对此有所了解)。

到达了涅槃的人,便可摆脱生死轮回(印度教和佛教当中都有这种环复转世的说法)。对于每一个生命而言,过往的行为决定了灵魂所将承受的惩罚或奖励,又曰因果报应,它贯穿着整个前世(也包括作为动物的前世)今生。值得注意的是,因果法则并不取决于神对个体作为的判断;它更接近于牛顿的运动定律——每个行为都将引起一个等量且方向相反的作用。因果的产生是自动、自发的。

一旦您到达了涅槃,您就不再为恶因所累,因为您已经超脱了它。您将用余生以及来世的部分时间来超度业已积累的恶因。

如果您彻底超脱了因果轮回,您就将在来世到达无余涅槃——即终极涅槃。在印度教中,到达无余涅槃的灵魂便可摆脱生死流转的轮回。然而佛教对无余涅槃却从未加以详尽的描述。在佛教思想中,这已超越了常人所能理解的范围。

佛陀未能将自己对于宇宙万物的全新理念淋漓尽致地展现给世人,但他成功地将觉悟的精髓传递给了众生,并引导人们实现同样的理念。他游历各地,传授四圣谛:
1.生存既是痛苦。
2.这种痛苦源自对宇宙万物本真的无知。
3.惟有战胜无知及对现实万物的依赖,您才可能了却痛苦。
4.接受八正道的指引,您便得以战胜无知及依赖。
八正道由八个目标组成,旨在引导人们获得对宇宙万物更深入的理解。
这八个目标如下:

1.正见
2.正思维
3.正语
4.正业
5.正命
6.正精进
7.正念
8.正定
乍一看,这八个理想简直含混至极——它们几乎可以从任何角度加以阐释。佛教各教派对这个问题的看法的确有所不同,但佛教徒们通常遵循着相同的方式,通过慈悲、忍耐和乐观入世,借助冥想来思考世界。而孕育伦理道德(shila)、冥想(dhyana)和智慧(prajna)是最根本的目标。

佛教徒通过自我的努力实现涅槃,便修成了佛,或曰觉者(这并不等同于“佛陀”,后者特指作为释迦牟尼化身的佛)。就像佛陀那样,其他的佛到达悟境时,便能够通晓一切。借助佛陀的指引而到达涅槃的佛将成为阿罗汉,他们已到达悟境,却不能全知。

虽然涅槃对于任何人来说都是可及的,但在大多数佛教教派中,仅有僧人对此锲而不舍。而居士们——在僧侣界外修行的佛教徒——则为了能够在来世拥有更高层的境界而努力。他们遵循八正道,乐善好施,希望通过这种方式积德行善。从这个角度看,他们也在为涅槃而修炼,因为他们正在建造自己的来生,到那时他们就可能到达涅槃。



在印度教的传统中,涅槃(更常见的说法是解脱)是指与梵天的结合,他是万物之神,是宇宙精神的化身。在传统的印度教中,灵魂到达这一境界之前,必须经历一次又一次的轮回,在这个过程中,攀越varna,或曰种姓制度。
人们通过恪守与生俱来的种姓职责积德行善。如果一个人出生在一个下等种姓中,他得以在来世晋升到高等种姓的唯一希望,就是此生在业已注定的种姓中做出本分守己的表现。

如果灵魂攀升进入了上等种姓,它便能通过灭除恶业,摆脱生死流转的轮回。在此过程中,灵魂惟有通过积德行善(可能需要几辈子的努力),解除自身与世俗的一切牵挂,才可能在种姓制度中改变自己的地位。当灵魂最终脱离了因果业报,它便在肉体消亡的那一刻实现了“梵我如一”。这是存在的更高境界,它超越了现世生命的一切苦难。从根本上说,灵魂将缔造宇宙万物的无形能量重新汇聚在了一起。

佛教在释迦牟尼关于凡人的“轮回与超越”的新理念中孕育而生。在佛教的哲学观当中,要实现正觉的最佳途径,介于上层种姓的奢华与虔诚至极的印度圣徒所忍受的贫困之间。

同时,释迦牟尼也是社会等级制度的改革家。他传授给人们的观念是,只要遵循正道,每个人都可以获得更高层次的启化,并摆脱生死流转的轮回,这完全摒弃了传统的印度教所特有的种姓阶层思想。可以说,这是两种教义之间最显著的差别所在,至少在佛教诞生伊始如此。

无论是印度教和佛教的世界,还是涅槃这一概念,都包含着丰富多采的内涵。对于大多数教义而言,您能够迅速地总结出它的基本思想,然而您若要钻研它的细枝末节,那可能就得花费毕生的精力。

作者:Tom Harris
转自 博文网  http://science.bowenwang.com.cn/nirvana4.htm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9-8-7 10:26:39 | 显示全部楼层
跟“顿悟”、“浴火重生”相通吧?

签到天数: 140 天

[LV.7]常住居民III

发表于 2009-8-14 00:40:43 | 显示全部楼层
:time: 只回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国治模拟精品屋 ( 沪ICP备15012945号-1 )

GMT+8, 2024-11-24 08:14 , Processed in 1.060547 second(s), 19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