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MU618社区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4865|回复: 0

[转贴] 涂红画绿:中国地方戏脸谱

[复制链接]

签到天数: 2955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发表于 2007-3-16 00:05:5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中国的戏曲剧种众多,据统计全国范围内有三百多个剧种,除京剧是遍及全国的国剧外,其余都属于地方戏剧种。绝大多数剧种都有风格各异的脸谱。各个剧种的脸谱在艺术上既有相似、相同的共性,又有各自不同的个性。涂红画绿,琳琅满目。
  昆剧 也称昆曲,元末明初兴起于昆山,又称昆山腔。经明代魏良辅,梁伯龙革新后,盛行于世,影响甚广。昆山腔与余姚腔、海盐弋阳腔为明代四大声腔。现今仍流传于江苏、浙江、湖南、四川、上海、北京等地。
  


   钟馗(昆曲)《嫁妹》
  


   火判(昆曲)《九莲灯》
  


   娄阿鼠[左](昆曲)《十五贯》
  


  齐王(北昆脸谱)
  


  郑恩(北昆脸谱)
  弋阳腔 简称弋(yi)腔,俗称高腔。元末明初兴起于江西弋阳。是宋元南戏流传到江西弋阳后,与当地方言,民间音乐结合,又吸收北曲演变而成的。明、清时流传于民间的主要声腔之一。流传于江西、安徽、浙江、江苏、广东、四川、贵州、云南、湖南、湖北、南京、北京等地。
  


  金剪鸟(弋腔上丝调脸谱)
  


  崇黑虎(弋腔上丝调脸谱)
  


   石硫黄(弋腔上丝调脸谱)
  


  毛贲(弋腔上丝调脸谱)
  


   殷纣(弋腔上丝调脸谱)
  


  皂角刺(弋腔上丝调脸谱)]
  河北梆子 曾叫过直隶(今河北)梆子、京梆子、卫(天津卫)梆子,1952年定名为河北梆子。兴起于清代,主要流布于河北、天津、北京等地。
  


   赵公明(河北梆子)  
  


  曹操(河北梆子脸谱)  
  


   完颜龙(河北梆子脸谱)  
  


   徐达(河北梆子脸谱)  
  山西中路梆子 又称晋剧,与蒲州梆子、南路梆子、北路梆子,一党梆子并称“山西四大梆子”。清代时中路梆子兴起于山西汾阳、祁县、太谷、教义、太原一带,流传于山西、内蒙古、河北北部、陕西北部。
  


   文丑(山西中路梆子)《诛文丑》)
  


   孙权(山西中路梆子)《祭风台》
  


   单通(山西中路梆子)《锁五龙》
  


   李克用(山西省中路梆子)《沙陀国》
  


  秦始皇(山西中路梆子)《匕首剑》
  


  姜维(山西中路梆子)《天水关》
  


   尤俊达(山西中路梆子)《瓦岗寨》
  


   王彦章(山西中路梆子)《看兵书》
  蒲州梆子 又称蒲剧、南路梆子,兴起于山西蒲州(今运城一带),有四百多年历史。流传于山西南部以及河南、陕西、宁夏、甘肃等的部分地区。
  


   颜良(蒲州梆子)《磐河战》
  


   周仓(蒲州梆子)《水淹七军》
  


   萧天佐(蒲州梆子)《四郎探母》
  


   屠岸贾(蒲州梆子)《赵氏孤儿》
  


   黄三太(蒲州梆子)《九龙杯》
  


   薛刚(蒲州梆子)《薛刚反朝》
  上党梆子 又称上党宫调、东路梆子,清代兴起于山西晋城一带。其唱腔以唱梆子腔为主,兼及昆曲、卷戏、罗戏、二簧,流传于山西东南部、山东菏泽、河北永年等地。
  


   姜子牙(上党梆子《绝龙岭》)
  


   闻仲(上党梆子《绝龙岭》)
  


   韩昌(上党梆子《董家岭》)
  


   哪咤(上党梆子《绝龙岭》)
  山东梆子 又称高调,兴起于清代。流传于山东菏泽、济宁、泰安等地区,以及河南东部、河北南部、江苏北部等地。
  


   马武(山东梆子脸谱)  
  


   高登(山东梆子脸谱)  
  


   张郃(山东梆子脸谱)  
  


   窦尔墩(山东梆子脸谱)  
  秦腔 又称乱弹、桄桄,清初时兴起于陕西、甘肃一带,陕、甘古为秦地故称“秦腔”。主要流传于陕西、甘肃、宁夏、青海、新疆等地。
  


   武松(甘肃秦腔)
  


   穆桂英(甘肃秦腔)  
  


   项羽(甘肃秦腔)  
  


   郑伦(甘肃秦腔)  
  豫剧 又称河南梆子、高调,清代兴起于河南开封一带。流传于河南、山西、河北、天津、山东、安徽、陕西、甘肃等,是梆子腔系中流传最广的剧种。
  


  程咬金(豫剧《十三宫》)
  


  突力子(豫剧《花木兰》)
  


   独眼龙(豫剧《跑汴京》)
  徽剧 原名徽调,徽戏,清代兴起于安徽南部的安庆一带。徽戏以唱吹腔、拨子、西皮、二簧为主。清中期极为盛行,当时有“无徽(指徽商)不成市,无石(指安庆府怀宁县石牌镇)不同班”、“安庆色艺最优”之说。徽戏影响甚广,遍及全国,京剧就是在它的基础上形成的。
  


   马武(徽剧脸谱)  
  


   项羽(徽剧脸谱)  
  汉剧 清代兴起于湖北汉水流域和汉口一带,以唱西皮、二簧为主。汉剧流传甚广,对各地戏曲的发展有过积极影响。除流行于湖北省外,还流布于北京、安徽、湖北、江西、福建、广东、四川等省市的部分地区。
  


   张郃(汉剧脸谱)
  


   单雄信(汉剧脸谱)
  


   余道铃(汉剧脸谱)
  


   钟无盐(闽西汉剧《湘江会》)
  湘剧 明清两代,高腔、昆腔、徽调、汉调流入湖南,在这些腔调的影响下,在清后期兴起以弹腔(南北路)为主,兼融高腔、低牌子、昆腔的湘剧,主要流传于长沙、湘潭等湖南中部和东部,以及江西萍乡、宜春等地。
  

   夏侯渊(湘剧脸谱)]
  川剧 兴起于四川,用四川语音唱念,融合昆腔、高腔、胡琴脸、弹腔与灯调五种声腔。主要流传于四川及云南、贵州的部分地区。“变脸”是川剧所独有的绝活。
  

  李元霸(川剧脸谱)
  

   姜维(川剧脸谱)
  

   川剧(《白蛇传》变脸)]
  粤剧 又称广东梆簧、广府戏。以唱梆子、二簧为主。兴起于广州、佛山一带,现今流传于广东、广西、香港、澳门等地,东南亚以及大洋州、美洲的广东华侨聚居地也有粤剧演出。
  

   姚刚(粤剧脸谱)
  

  李逵(粤剧脸谱)
  

   盖天雷(粤剧脸谱)
  桂剧 原称桂林戏、桂班戏。以弹腔为主,兼唱高腔、昆腔、吹腔等。流传于广西桂林、吹腔等。流传于广西桂林、柳州、河池地区和湖南南部。
  

   郑子明(桂剧脸谱)
  

   项羽(桂剧脸谱)
  赣剧 赣剧的前身为清代赣东北一带演出的饶河班和广信班。赣剧以演唱高腔(弋阳腔、青阳腔)为主。流传于江西南昌、上饶、景德镇、波阳等地,福建、江西邻近的地区也有演出。
  

   曹洪(赣剧脸谱)
  

   包拯(赣剧脸谱)
  宜黄戏 清代兴起于江西省宜黄,流行于江西临川、饶州、赣州和闽西一带。以唱二凡(相当于二簧)、西皮、平板为主。
  

   赵匡胤(宜黄戏脸谱)  
  

  姚期(宜黄戏脸谱)  
  目连戏 专演“目连救母”故事,其故事源于佛教经典。各地戏曲剧种大多演出目连故事剧目,也有专演目连的戏班和剧种。现今江苏、安徽、江西、湖南、山西、四川等地尚有演出目连救母剧目的戏班。
  

  《目连救母》(湖南辰沙河戏)  
  祁剧 也称祁阳戏,清代兴起于湖南祁阳一带。流传于湖南的祁阳、衡阳、邵阳、零陵、怀化地区及赣南、广西、粤北、闽西一带。其唱腔综合了高腔、昆腔、弹戏(南北路)等。
  

   夏侯渊(祁剧脸谱)  
  

   李逵(祁剧脸谱)  
  滇剧 清代兴起于云南昆明一带。流传于云南汉族聚集地及白族、彝族等少数民族地区。其声腔以丝弦(滇梆子)、襄阳(西皮)、胡琴(二簧)为主。
  

  霸王(滇剧《鸿门宴》)  
  

   李克用(滇剧脸谱)  
  白剧 其前身是清代云南大理一带流传的“吹吹腔”。后经吸收白族曲艺“大本曲”曲调形成白剧。流布于云南大理、云龙、洱源等白族聚居区。
  

   金钱豹(白剧《封神》)
  

   虎王(白剧《封神》)
  正字戏 又称正音戏,用“中州官话”演唱。曲调以正音曲、昆曲为主,兼及乱弹、杂曲。流传于广东海丰、陆丰、潮州及闽南一带。
  

   张飞(正字戏《古城会》)  
  绍剧 又称绍兴乱弹。兴起于浙江绍兴一带,流传于浙江绍兴、杭州,嘉兴地区和上海等地。其唱腔以乱弹腔为主。
  

  杨七郎(绍剧脸谱)
  

   呼延赞(绍剧脸谱)
  莆仙戏 兴起于福建莆田、仙游,流传地区除莆田、仙游外,还有福建中部和南部的兴化方言地区。
  

   田公元帅(莆田戏脸谱)
  

   尉迟恭(莆仙戏脸谱)
  大弦子戏 清代兴起,在明清俗曲基础上形成,主要流传于山东西南部、河南东北部、河北南部一带。
  

   赵公明(大弦子戏《黑下山》)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国治模拟精品屋 ( 沪ICP备15012945号-1 )

GMT+8, 2024-11-17 06:00 , Processed in 1.058594 second(s), 19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