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MU618社区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2603|回复: 0

[转贴] 历史上的今天8.6

[复制链接]

签到天数: 110 天

[LV.6]常住居民II

发表于 2007-8-6 11:54:1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1926年8月6日
妇女第一次游过英吉利海峡

来自纽约勇敢的游泳运动员格特鲁德-埃德尔
  1926年8月6日,格特鲁德-埃德尔今天成为第一位游渡英吉 利海峡的妇女,她的成绩超过了过去51年内任何一位男子。这位 勇敢的纽约姑娘用了14小时31分游过海峡。以前的最佳纪录是意 大利游泳运动员塞巴顿蒂昂-蒂拉博斯基在1923年创造的16小时 23分的成绩。
  上午7时09分,几乎没有对向她欢呼的几位观众打招呼,埃 德尔从法国的格里--内海角走入大海而不是跳入水中。她在水中 游了5个小时后,因风速加大而减慢游速。但最大的障碍还在最 后--这位19岁的选手在上岸前海关官员坚持要对她进行盘问。
1926年8月6日
张宗昌枪杀林白水

林白水
  1926年8月6日,《社会日报》社长林白水被张宗昌所害。
  林白水原名獬,又名万里,字少泉,1874年1月17日出生于 福建闽侯县,是《中国白话报》的创办人。1921年春,在北京创 办《新社会报》,后改名为《社会日报》,林任社长,立志“改 造报业”,“革新社会”。1923年10月,因抨击曹锟贿选总统丑 闻,报馆遭封闭,林被囚禁月余。1926年4月,冯玉祥的国民军 被迫撤出北京时,《社会日报》称赞国民军,奉鲁军进入北京后, 以“讨赤”为名,镇压爱国运动,林白水继续在《社会日报》上 著文抨击军阀,公开点名讽刺张宗昌是“长腿将军”,
  8月5日,林白水在《社会日报》上发表了《官僚之运气》一 文,讥讽原北京政府财政次长张宗昌的密友潘复。把潘与张的关 系比作“肾囊之于睾丸”。恼羞成怒的潘复哭诉于张宗昌之前。 6日凌晨1时,林被捕。4时许,不经审讯,张宗昌以“通敌有证” 罪名,将林白水枪杀于北京天桥,时年52岁。
1931年8月6日
第三次反围剿战争开始

红军在黄陂歼灭国民党军的地点
  蒋介石第二次“围剿”遭惨败后,仅隔一个月,于1931年7 月1日纠集30万兵力发动第三次“围剿”。蒋介石亲任总司令, 赶赴南昌指挥,并请德、日、英军事顾问参与战事筹划。
  国民党军队采取三路合击:中路由南昌、右路由吉安、左路 由南丰向中央革命根据地进攻,想靠长驱直入、分进合击的战术 实行“围剿”。红军第一方面军30000人,在{xxx}指挥下,仍 采取诱敌深入的方针,避敌主力,以一部分兵力将敌人主力部队 7个师向兴国以西和西北地区吸引,主力以8月4日向东突进。6日 在莲塘歼敌第四十七师1个旅。7日在良村歼敌第五十四师2个团, 11日在宁都黄陂歼敌第八师4个团。9月1日在老营盘歼敌第九师 1个旅;在高兴圩歼敌第十九路军主力。15日在方石岭歼敌第五 十二师。此役共歼敌7个师,17个团,俘15000余人,缴枪20000 支。第三次反“围剿”取得重大胜利。
1935年8月6日
方志敏被杀害
  1935年8月6日,红十军团军政委员会主席方志敏被国民党当局杀害于江西南昌。
  7月,蒋介石到南昌行营北营坊看守所,命人打开方志敏脚 镣,对方劝降,末了怒气冲冲而去。事后,方对人说:“我只回 了一句话:你快下命令吧!”几天后,方志敏说服同狱胡逸民待 其出狱将方的一卷书稿,带交鲁迅。这些就是方志敏狱中遗著《 清贫》、《可爱的中国》、《狱中纪实》、《死》和《我从事革 命斗争的略述》。方志敏在自述中写道:
  方志敏,弋阳人,年三十六岁。知识分子。于一九二三年加 入中国***,参加第一次大革命。一九二六至一九二七年,曾任江西省农民协会秘书长。大革命失败后,潜回弋阳进行土地革 命运动,创造苏区和红军,经过八年的艰苦斗争,革命意志益加 坚定。这次随红军团去皖南行动,回来时被俘。我对于政治上总 的意见,也就是***所主张的意见。我已认定苏维埃可以救中国,革命必能得最后的胜利,我愿意牺牲一切,贡献于苏维埃和 革命。我这几年所做的革命工作,都是公开的,差不多谁都知道,详述不必要,谨述如上。
  一九三五年一月二十九日晚八时
  我们相信,中国一定有个可赞美的光明前途。中国在战斗之中一旦斩去了帝国主义的锁链,肃清自己阵线内的汉奸卖国贼, 得到了自由与解放,这种创造力,将会无限的发挥出来。到那时, 所有贫穷和灾荒,混乱和仇杀,饥饿和寒冷,疾病和瘟疫,迷信和愚昧,以及那慢性的杀灭中国民族的鸦片毒物,随着帝国主义 的赶走而离去中国了。朋友,我相信,到那时欢歌将代替了悲叹,笑脸将代替了哭脸,富裕将代替了贫穷,康健将代替了疾苦,智 慧将代替了愚昧,友爱将代替了仇杀,生之快乐将代替了死之悲 哀,明媚的花园,将代替了凄凉的荒地!
  我爱护中国之热诚,还是如小学生时代一样的真纯无伪。现在我是一个待决之囚呀!我没有机会为中国民族尽力了,今日写 这封信,是我用文字来作一次为垂危的中国的呼喊。
  亲爱的朋友们,不要悲观,不要畏馁,要奋斗!要持久的艰 苦的奋斗!把各人所有的智慧才能,都提供于民族的拯救吧!无论如何,我们决不能让伟大的可爱的中国,灭亡于帝国主义的肮 脏的手里!
  五月二日写于囚室
1945年8月6日
广岛原子弹爆炸

美国原子弹试验成功
  1944年底,美国海军陆战队经过浴血苦战,付出重大代价, 攻陷塞班岛。
  美军全面占领马里亚纳群岛,意义非同一般,这里距东京两 千多公里,使美国第一次能够从海岛基地空袭日本本土。提尼安 岛、塞班岛共有800多架B-29型轰炸机。它们一次能携带几千吨 炸弹,飞行两千多公里,轰炸东京、佐世保、名古屋,神户、横 须贺,几十个轮次下来,日本65个城市已几乎没有完整的建筑物。
  与此同时,在美国犹他州门多奥维空军基地,也有一批B-2 9型轰炸机飞行员在接受一项特殊训练。这批飞行员是从各个飞 行部队严格筛选出来的,他们除了知道将来的某一天要到海外执 行任务外,其他一概不准过问,他们的组织代号为“509小组”。
  “509小组”使用的B-29型轰炸机已经过改装,为了使飞机更快更灵活,所有重武器均被拆除。他们的训练课目十分单调: 可载10吨炸弹的弹舱每次只装1颗炸弹,但投掷这颗炸弹时,炸 弹飞行距离要超过9000米,弹着点距目标须在300米之内。
  1945年4月12日,白宫。一个画家在给罗斯福总统画肖像时,总统突然昏迷,并于当天下午去世。
  当天晚上,副总统哈里-杜鲁门宣誓就职,继任美国总统。 典礼只进行了一分钟。就在这个晚上,陆军部长告诉新总统一件他从来没有听说过的事情--几年前,罗斯福总统接受了著名物理 学家阿尔伯特-爱因斯坦的一项建议,决定开始研制一种威力空前巨大的新式武器。英美有关科学家被组织起来,在散布于全国 的实验室进行工作;有10万以上的人在全国各地极端紧张地工作。 计划保持绝对的机密,除了极少数人以外,从事这一工作的所有人都不知道他们的研究将被用于哪里,也不知道他们生产的产品 是做什么用的。现在,这个能彻底扭转整个战局的武器在后4个 月内就会被研制出来,它叫原子弹。
  6月21日,美军攻陷冲绳。美军胜了,但打了80天,损失48 000人。日本出动2400架“神风”自杀飞机,击沉美国军舰26艘,伤164艘,受到重创的军舰甚至包括美国王牌航空母舰企业号。
  6月底。东京。日本军方制定了“在日本决战”的方针。经 过塞班岛、硫黄岛、冲绳岛战役之后,日本军阀们底气倒足了。他们手上还掌握着几百万陆军,有所谓“玉碎”的决心,准备打几年,打出个体面的结局。
  同样是经过塞班、硫黄、冲绳之战后,美国军方心里倒有点发毛。这几次战役全打胜了,但付出的代价之高,是他们始料不及的。照这个样子进攻日本本土,很难说会付出多大代价。在他们这时制定的计划中,战争要拖延下去,1946年春季以后才进攻日本主要岛屿本州。当然,他们认为,也有缩短战争的可能,他 们还有一张牌没打出去,这就是“509小组”。
  这段时间以来,“509小组”与提尼安岛基地的其他B-29型轰炸机一样,参加对日本各城市的空袭。所不同的只是,他们还是每次只携带一颗炸弹,每次投弹都要求保持一定高度;与以前的训练课目一样,要求弹着点准确,并在视力范围内爆炸。经过实战,他们的这项技术已大为提高,并且熟悉了复杂气象条件下 的飞行。这时,全组只有一个人知道为什么要反复演练这个动作, 他就是带队的蒂贝斯上校。
  美国第一颗作战原子弹被分成四个部分,由三架飞机和一艘巡洋舰分别运到提尼安岛,并在这里被组装起来。它将由一架序 号为82号的B-29型轰炸机投掷。
  据美国方面事后报道,在投掷原子弹之前的很短时间内,或 是心理上的原因,或是什么其他原因,训练有素的“509小组” 接二连三出事故,接连有4架B-29型轰炸机在起降过程中损坏或 完全报废。
  8月5日,蒂贝斯上校召集“509小组”全体人员开会,这是一次交底会。他第一次宣布,“509小组”之所以训练10个月,是为了在日本投掷一颗炸弹,但它不是一颗普通炸弹,而是相当 于两万吨梯恩梯能量的原子弹。
  82号B-29型轰炸机将由蒂贝斯上校担任正驾驶,原来的正驾驶罗伯特-刘易斯为副驾驶。机组人员中无一人了解原子弹的构 造,技术专家柏森斯上校奉命随机飞行,一旦没有完成任务时被捕,柏森斯应立即自尽。
  原子弹被装上82号机。随82号机一同行动的还有五架B-29型轰炸机,其中两架负责侦察,三架随时报告天气情况。然后根据 天气情况确定轰炸地点--广岛、长崎或小仓。
  8月6日凌晨2时40分,“509小组”准备起飞,82号机临时命名为“依诺阿盖依”号,这是蒂贝斯的母亲的名字。
  飞机滑出了跑道,升空。柏森斯上校爬入弹舱,打开原子弹的保险装置,装上引爆器。从现在起,用丘吉尔事后的话来说, 82号机上装了一个“愤怒的基督”,再过几个小时,他就要降临 人世了。
  7时,天空一片晴朗。7时30分,为投弹做准备。现在可以确定把原子弹扔到哪儿了,广岛和长崎相距不远,前者在本州岛的西部,后者在九州岛西北。标:广岛。
  8时35分,伴随“依诺阿盖依”号的两架“509小组”飞机迅 速离开。
  9时正,“依诺阿盖依”号机组人员戴上了厚厚的墨镜,这 是为了防止强光的伤眼睛。
  9时16分,原子弹被投出弹舱。这一天,全广岛的钟表都停 止在9时16分。
  原子弹在离地面600米处爆炸。在闪光、声波和蘑菇状烟云之后,火海和浓烟笼罩了全城,在方园14平方公里内有6万幢房 屋被摧毁,广岛30万居民中有将近一半遭致死亡。
  杜鲁门是在奥古斯塔巡洋舰上听到这个消息的。他当时很振奋,但第二天、第三天又感到惊愕,日本怎么没有投降的表示?
  8月9日,“509小组”又在长崎市投下了第二颗原子弹,有 7万多人遭致死亡。
  但是,战争依然没有停止。

原子弹在广岛上空爆炸

目标--广岛

在提尼安岛的美国空军基地,原子弹被装上B-29型轰炸机

投掷原子弹的飞机以机长母亲的名字命名
1945年8月6日
广岛原子弹爆炸图片集(一)

投掷原子弹的机组人员起飞前合影

研制原子弹的建议是爱因斯坦向美国政府提出的

设在新墨西哥州的原子弹试验场

这是美国对日本投掷的两颗原子弹之一

这是美国对日本投掷的两颗原子弹之一
1945年8月6日
广岛原子弹爆炸图片集(二)

杜鲁门担任副总统时,曾下令调查这片大房子是干什么的。
他当总统后才被告知,这是铀工厂

全世界第一次知道了什么是原子弹

全世界第一次知道了什么是原子弹

全世界第一次知道了什么是原子弹

全世界第一次知道了什么是原子弹
1945年8月6日
广岛原子弹爆炸图片集(三)

全世界第一次知道了什么是原子弹

全世界第一次知道了什么是原子弹

全世界第一次知道了什么是原子弹

美军飞机在轰炸前拍摄的广岛照片

轰炸后拍摄的同一地区
1978年8月6日
教皇保罗六世逝世,继任者仅在位33天

教皇保罗六世主持了为遇害的意大利前总理阿尔多-莫罗举行的追思弥撒
  1978年8月6日,罗马教皇保罗六世死开心脏病发作,享年8 0岁。在长达25年的统治生涯中,他积极参与国际事务,发挥了独特的作用。100多个国家的代表出席了他的葬礼。
  8月26日,红衣主教秘密会议选举威尼斯大主教阿尔比诺-卢恰尼为第二百六十三任教皇,命名约翰-保罗一世。约翰-保罗一 世是在位时间第二短的教皇,在位仅33天。9月29日,人们发现他在卧床上去世,死因显然是心脏病发作。任职时间最短的教皇是司提芬二世,他于公元752年任职,任职仅两天就死去。
  于是在同一年的10月16日第二次在西斯廷教堂中进行了投票,这一次,克拉科夫大主教、红衣主教卡罗尔-沃伊蒂拉被推选为圣彼得皇位的继承人。这位58岁的红衣主教命名为约翰-保罗二世,是400多年来首位非意大利人的教皇,也是第一位成为教皇的波兰人。许多重要人物出席了庆祝新教皇登基的户外弥撒,其中包括英国坎特伯雷大主教唐纳德-科根博士;他是自16世纪英国与罗马教会断绝关系以来第一位出席罗马教皇授权仪式的坎特伯雷大主教。

教皇保罗六世的遗体

阿尔比诺-卢恰尼被选举为第二百六十三任教皇,即约翰-保罗一世

约翰-保罗一世在梵蒂冈实行统治

约翰-保罗二世
1981年8月6日
美国航管人员{xx}

被里根解雇的帕特科的工作人员
  1981年8月6日,里根总统解雇了1.2万名联邦航空管理人员,因为这些人持续3天的{xx}使得每天1.4万多班次的飞行中有大约一半停飞。
  运输部长德鲁-刘易斯说:“依我看这不是{xx}的形势。这已结束。我们所关心的是重新建立制度。”
  尽管联邦法官哈罗德-格林下达了让工作人员返回工作岗位的命令,并因卫会主席罗伯特-伊-玻利不服从命令而每天罚款1000美元,这些机场的管理人员还是举行了罢了。
  通过解雇参加{xx}的机场的管理人员,政府成功地平息了自1970年167000名邮政工人{xx}以来的最大联邦雇员大{xx}。
  为了反抗法官的命令及工会主席叫他们返回工作的主张,代表机场管理人员的工会组织--帕特科的官员们曾经说过:政府最 后要同他们就下列问题达成协议:“提高工资,缩短每周工作时 间以及不管年龄大小工作20年后退休等。没有我们,运输系统就会瘫痪,这一点他们是知道的。”一位工会的官员说,“现在机 场指挥塔一片混乱”。但是,雇用机场管理人员的联邦航空局的一位发言人对广泛流传的有关机场指挥塔一片混乱的说法,予以驳斥,他说专业人员正在工作。
1986年8月6日
使用人工心脏时间最长的病人逝世

施洛德和他的家人
  1986年8月6日,美国的威廉-J-施洛德,第2位接受永久性人工心脏的病人带着植入的心脏活了620天后,在肯塔基的路易斯维尔死去。他比其他4个接受永久人工心脏移植的人活的时间都长。但他患了一系列的麻痹症,使他逐渐失去了讲话能力和其他能力。
  每次接受永久性人工心脏移植的人都患了麻痹症或其他严重 的并发症。自1985年以来,就不再进行永久性的人工心脏移植了。施洛德在他临危之际还患了慢性感染和肺病。在他接受心脏移植后,他仅几次乘一辆具有特殊装置的车短时间地离开过医院,他的妻子玛格丽特和他6个孩子始终在他身边。
1997年8月6日
“微软”与“苹果”宣布合作计划

史蒂夫-乔布斯(左下)与比尔-盖茨(右上)共同主持新闻发布会
  1997年8月6日,美国苹果电脑公司创办人史蒂夫-乔布斯在波士顿的公司年会上与出现在大型电脑屏幕上的微软公司总裁比尔-盖茨一同宣布,微软公司将投资1.5亿美元购入部分苹果公司股票,并在今后5年内向苹果公司提供适用于苹果麦金托什电脑的商用软件,以便与正在处于逆境中的苹果公司携手开发适用软 件。
  长期以来,“微软”与“苹果”各自开发的操作系统互不兼容,自成一体。苹果电脑在80年代末期曾被视为操作最简便的个人电脑,其特殊的图形处理方式赢得了一大批用户。但两年前,当”微软”推出“视窗95”之后,使用DOS操作系统的用户转向灵便的新型操作平台,使“苹果”的优势逐渐丢失。
  “微软”与“苹果”联姻后,华尔街的投资者纷纷抢购“苹果”股票,使当天“苹果”的股票价格上升了30%。

乔布斯与盖茨
1997年8月6日
韩国一客机坠毁关岛

韩国客机坠毁现场
  一架从汉城飞往关岛的韩国大韩航空公司的波音747客机于当地时间1997年8月6日凌晨在关岛国际机场附近坠毁,200多人遇难。
  当时天降暴雨,气候恶劣,飞机在飞临关岛国际机场约5公里处时,突然从雷达屏幕上消失,并与地面指挥塔失去了联系。据目击者说,飞机带着火团坠入机场附近的密林中,并听到了爆炸声。
  经过17个小时的紧张工作,美国营救人员从在关岛坠毁的韩国客机残骸中和出事地点找到约70具遇难者尸体;大韩航空公司说,机上254人中有29人生还,其中4名为乘务人员。美国国家运 输安全局派出专门调查小组前往现场调查事故原因。失事客机上的两个“黑匣子”也已找到并被送往华盛顿进行分析。
  韩国和美国有关方面的负责人对大韩航空公司飞机失事的原因各执一词。
  韩方强调说,关岛机场的导航装置当时处于故障状态,机场指挥塔的值班人员也不是美国联邦航空局的职员,此外当时天气 异常,最终导致飞机失事。而美方认为,导航装置的故障不应该影响飞机的正常降落,并质问韩方为何用已经飞行了13年的波音747包机替换在这条航线上正常飞行的空中客车班机。而波音飞 机制造公司说,它的产品只有百万分之一点七八的事故率。
  8月10日,美国联邦调查人员说,调查发现,韩国大型客机 坠毁时,关岛国际机场的雷达系统的电脑软件正出现故障,未能在飞机接近地面时及时发出警报。
  一般情况下,当飞机飞行接近地面时,机场雷达系统会发出警报,地面指挥人员会及时提醒飞行员。但调查发现,由于软件问题,雷达未发现韩国飞机接近地面的情况,因此飞行员在飞机坠毁前未接到地面指挥塔的警告。
  负责调查坠机事故的美国全国运输安全委员会官员则认为,这种雷达系统出现问题不能说是导致飞机坠毁的原因,只能说缺少一方面的预防措施。飞机坠毁可能有诸多因素。
  此外,关岛机场引导飞机着陆的导航系统在飞机出事前很长一段时间内已经停止使用;当飞机接近关岛机场时关岛正降暴雨,这些都是调查人员研究飞机事故的可能因素。

★  明建文帝开始“削藩”(1399年)
★ 太平天国将领石达开被害(1863年)
★ 发明青霉素的弗莱明诞生(1881年)
★  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德军占领华沙(1915年)  
★  张宗昌枪杀林白水(1926年)  
★  妇女第一次游过英吉利海峡(1926年)  
★  **成立指挥全国武装{xx}的最高机构(1930年)  
★  第三次反围剿战争开始(1931年)  
★  方志敏被杀害(1935年)  
★  广岛原子弹爆炸(1945年)  
★  新中国财政首次实现收支平衡(1952年)  
★  中国组建生产建设兵团(1954年)  
★  教皇保罗六世逝世,继任者仅在位33天(1978年)  
★  我国人造血液的研究在上海获得成功(1980年)  
★  美国航管人员{xx}(1981年)
★ 邵嘉隆诞生(1982年)  
★  使用人工心脏时间最长的病人逝世(1986年)  
★  中国第一次大规模性文明调查结束(1990年)  
★  韩国一客机坠毁关岛(1997年)  
★  “微软”与“苹果”宣布合作计划(1997年)  
★ 邓兆祥同志逝世(1998年)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国治模拟精品屋 ( 沪ICP备15012945号-1 )

GMT+8, 2024-6-8 13:26 , Processed in 1.062500 second(s), 18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