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MU618社区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3961|回复: 4

[转贴] 新中国武器装备发展简析

[复制链接]

签到天数: 2 天

[LV.1]初来乍到

发表于 2007-11-21 19:09:0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作者:罗子富

主要内容:新中国的武器装备的发展走过了一条漫长而又艰辛的道路:1949年到1953年中期,我军武器主要靠进口为主;1953到1962年末,在苏联的帮助下,我国建立了一批重要的兵器军工厂,并开始了大规模的仿制;1963年到20世纪70年代末,在内忧外患的情况下,走上了自行研制的道路;1979年到1989年,在坚持独立自主的前提下寻求西方的援助,但不了了之;上世界90年代以来,走上了新一轮高速发时期。在这50多年的艰辛发展中,实现了四次质的飞跃,使我军武器装备走向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并向着新的方向发展。
    关键词:进口  仿制   自行研制   苏联

(一)  艰辛的探索之路

       旧中国的兵工厂虽有一定的发展 ,但远远不能满足中国军队的需要。建国前前夕,我国仅有沈阳。太原,重庆,上海等几个简陋的兵工厂,连追击炮都早不好,年弹药产量也不过一万多吨(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美国,苏联,德国的你弹药产量都在数百万吨),武器大量依靠进口,人称“万国博物馆”,新中国武器装备发展就 是 在这种烂摊子上起步 的。

    一 .    1949年到1953年中期

            新中国成立之初,人民解放军的军队武器装备主要靠在战场缴获,这些武器品类繁多,各种枪炮有110多种,82种口径,产自20多个国家,这些武器大都陈旧落后,有的甚至是土法制造。(1)以轻兵器为例,当时人民解放军手里工有220余万支(挺),湖量不详的手榴弹和掷弹筒。其中,步枪,冲锋枪和手枪占了94%,品种复杂,破旧不堪,各种枪械的型号有几十种,产于20多个国家(2)在这种条件下保养和微细眼十分困难,实现全军武器的标准化成为当务之急。然而,抗美援朝战争的爆发,使其走上了,边打仗边发展的局面。

       1。抗美援朝战争爆发后,弹药等一系列装备都十分匮乏。在战争初期,中央军委下令全军搜索。翻新枪弹,全力予以保障,但也只提供了1.2亿余发,仅为第一年作战实际弹药消耗量的70%,期于仍靠战场上缴获补充(3)。为摆脱此困境,中央决定从苏联进口武器。1950年101月下旬,中苏达成武器供应协议,并在援朝中确立了“共同负担”精神,中方以出产价5折的价格,购买了包括飞机,坦克和舰艇在内的大批武器装备,使我军建立了第一支空军和海军,并有利的支援了战争。

       2,由于当时中国国力的虚弱,中国领导人认识到仿制的重要性和可行性,并开始了部分的仿制。1950年10月,我国仿制苏联7.62mm冲锋枪获得成功,并迅速装备部队。

        3.由于各种原因,苏联提供的武器并不是当最先进的,很多的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时用过的旧品。如当是苏军已经装备ak47自动枪,但只向中方提供波波沙-41自动枪,在苏联提供 7个航空师装备中,有6个装备了米-9这种连苏军都不喜欢的喷气式战斗。为此,上方一度闹得不愉快,,这在客观上坚定了中国自行研制  决心。1951年6月,中央兵器委员会对各地军工厂提出要求,必须尽可能保持现有各种武器获得必须的弹药补充,必须尽可能的研制适合作战的新型武器。

         到1955年初,中国先后从苏联进口了各种枪支80余支(挺),火炮1.1万余门,坦克装甲车3000多辆,飞机5000多架,我国用这些进口的和部分自产的武器装备了106个陆军师,28个航空兵师,9支舰艇支队。其质量虽属于二战时期的水品,但第一次使我军实现全军武器的标准化,系列化。


  二,1953年末----1953年末

抗美援朝战争中,国防工业薄弱的瓶颈暴露出来,发展工业特别是重工业显得迫在眉睫。1953年8月,抗美援朝战争结束,同年,开始执行第一个五年计划。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草案)》中提出:为建立国防现代化初步基础,增强国防力量,,在第一个五年计划中,必须大力进行国防工业建设。(8)“一五”计划,重工业成为发展重点,国防工业在重工业中也占有相当大的比例。1952年,斯大林同意帮助中国建立141项重点工程,赫鲁晓夫期间又追加了15项,共156项,其中落实工程为150项,有44项为军工企业,包括陆海空三军主战装备制造厂。1957年底,一五计划提前顺利完成,我国先后建成和扩建了79个兵工厂,工厂的主要任务是仿制苏式装备也包括试制任务。这样,在不到十年的时间,我国用几十亿人民币的费用,建立起配套国防工业基础,使仿制任务取得很大的成功,这一时期,有几个明显的特征:

1.   苏联援华实质提高。
1954年赫鲁晓夫出任苏共中央第一书记,出与内外需要,它急需得到刚取得抗美援朝战争胜利而在国际上又很大威望的中国的支持。所以,苏联废除了一些中苏关系中不平等现象,从旅顺军港撤军。在提供军事装备中也由提供淘汰旧装备改为现役新装备样品和技术图纸。从1954年开始,苏联向中国提供了米—17样机及全部技术资料:转交了ak—47自动枪,c—41半自动枪,捷克加列夫轻机枪等技术资料;现役t--54a坦克和各种火炮样品和技术图纸。(9)1953年底,中国向苏联购买了一批舰艇极其全部技术图纸和材料,包括护卫舰,潜艇,扫雷艇,大型猎潜艇和鱼雷艇五中型号,起材料来源为依靠国外材料设备建造,共116艘,4.3万余吨。(10)1957年10月,中苏签定了《国防新技术协定》规定苏联向中国提供导弹。原子弹样品,帮助建立核工厂。(11)经过中方努力,1957年末,苏联向中国提供了射程为500km的p-2导弹,帮助中国建立了一系列核设施,提供所需设备和近千名专家,建成了湖南和江西铀矿,包头核燃料棒厂,酒泉研制基地,新疆核实验场,1958年9月,援建7000千瓦重水反应堆投入使用。(12)当然,苏联在提供导弹和核计术上有很大的勉强性,很多项目都有保留,但毕竟为中方培养了一批技术骨干,积累了必要的技术经验,为日后“两弹一星”打下了必要的基础。

2.卓越的成就.
这一时期,中国社会主义正处于艰难的探索之中。同样在军备领域也受到“大”跃进和三年自然灾害的影响,但在中方技术人员的艰辛努力下,在国家和人民的大力支持下,我国很快磨合了苏联提供的技术图纸和样品,常规武器得到了一次巨大的飞跃。从1954年开始,我国先后仿制成功了歼—5歼击机;56式冲锋枪,56式半自动步枪和56式轻机枪;59式坦克和以5字开头的各式火炮;各种小型舰艇和潜艇,1059导弹等等,在常规武器装备水平第一次接近发达国家水平。

3.自研能力大为增强。
在仿制过程中自行研制势头发展很快,主要装备多为仿制,但毕竟这一过程为我国培养出大量技术人员,使我国具备了自行研制的初步技术基础,。在结合自身特点加以研制,新武器便应运而生。1597年11月,中国自行研制的安—2飞机取得成功并投入使用表明中国具备自行研制的能力,而这种能力在建国开始便得到很高的重视。在核计术上,中国从一开始就以本国科学家作为专家进行专项负责,在外援断绝的情况下,孙染受到了很大的影响,但研制工作仍能顺利进行。

三.1963年初----20世纪70年代末
这是共和国极度虚弱的年代。在内忧外患的情况下,中国武器装备走向了完全自研的道路。
20世纪50年代末期,中苏在社会意识形态等一系列重大问题分歧日益严重。1959年,赫鲁晓夫致信中共中央“暂缓两年”提供原子弹样品,1960年,赫鲁晓夫通知中共中央撤回全部援华专家,中止多数合同,导弹和原子弹核技术全部停止,次举给中国带来了重大影响,包括国防工业在内的国民经济造成了重大损失。1961年两国关系出现短暂回暖,苏联同意提供给我国现役米格—21战斗机生产技术资料,但这一技术资料尚未交齐,两国关系在次出现严重恶化,1962年11月,中苏军贸完全终止。当时,帝国主义仍在封锁和包围新中国,新中国发展武器装备被逼上了一条完全自行研制的道路。
这一时期由于边境冲突和美苏争霸的影响,国防建设仍防在相当重要的地位。1966年,我国开始执行第三个五年计划,三五计划任务为:立足战争,准备大打,早打出发,积极备战,把国防建设防在第一位,加快三线建设……,积极地有目标的发展新技术,努力赶上和超过世界先进水平。(13)三五计划在三线建设中存在建设步子太急的情况,也受到“文化大革命”的严重影响,但在1970年,三五计划基本完成或超额完成。1971年,全国开始执行第四个五年计划,其中心任务为:狠抓战备,集中力量建设大三线强大战略后方……军工,交通运输建设……,大力防在新技术,赶上或超过世界先进水平。(14)三五计划和四五计划一开始就受到文化大革命的严重冲击。特别是四五计划遭到林彪和四人帮两个反革命集团破坏,只完成了近一半任务。经过几十年的努力,在特殊年代还是取得了很大成就。这一时期也出现了几个明显的特点。

1.整合和改进老产品,进一步开发老产品的潜力。

当时,从整个国民经济来看基础还相当薄弱,而研制一种新武器的投资成本不是一个小数字,而原有的武器还有开发潜力,所以,改造这条路比较符合国情。科研单位开始了进口武器国产武器的整合统一工作,并取得很大进步。以轻兵器为例,对56式自动步枪刺刀及枪托进行改进;56式冲锋枪刺刀和机匣进行改进;对57式重机枪,54式`,56式高射机枪等在结构上做一定的改进,使其性能有所改善和得到提升。(15.同时,在主力战斗机,主战坦克,潜艇也开始改进。)

2. 自行研制武器装备。
  
在当时内忧外患的情况下发现武器装备显得尤为重要,在改进和整合过程的同时也开始自行研制。当时,主要利用苏联提供早期技术转让和资料,结合自身需要进行了一系列的研制。

     中苏关系恶化后,兵工厂的仿制任务迅速下降,自行研制的份额则不段扩大。1964年,被批准定型的95项武器装备中,仿制装备为43项,占45%,自行研制为52项,占55%。(15)自行研制武器装备已经成为国防工业的主要任务,在当时的条件和情况下,作出这种决定需要很大的勇气和智慧。尽管在文化大革命中,各项研究几乎都受到过冲击,但在广大科技人员的努力下,相对于50年带了讲,常规武器还是向前发展,63式自动步枪,初教6教练机,直5直升机,强—5强击机等研制成功并投入使用。62式轻型坦克,63式水陆坦克,63式履带装甲运输车:107mm,130mm火箭炮60mm追击炮:中程地地导弹发射成功
  60mm追击炮,中程地地导弹发射成功:红旗1号,2号防空导弹:65型护卫舰,导弹驱逐舰:核动力鱼雷潜艇先继研制成功并投入使用,对于巩固国防起了重要作用。经过十多年的努力,我军使用的所有武器装备中,国产武器所占比例分别为坦克71%,飞机75%,战斗舰89%,工程机械96%,火炮97%,枪械,防化装备,通信装备。舟桥渡河器材为100%。(16从这组数据上可以看出,自行研制已经一了一定的规模。
尽管苏联背弃信义四会合作条约,国内国外条件也异常的困难,但中国还是在尖端武器实现了零的突破。19641016,中共第一枚原子弹爆炸成功,打破超级大国的核垄断,使我国成为世界上为数不多的几个何大国之一,196710月,中国第一枚氢弹爆炸成功,1974年,第一艘核动力鱼雷潜艇服役,中国在核武器方面已经有了很大的成就,对于我国乃至世界都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4.这一时期由于高尖端武器把我国装备水平推上了另一个高度,这对于内忧外患的时代起了一种不可估量的作用,但是这一时期由于我国在技术上与国际脱轨,加之我国科学技术基础十分薄弱,常规武器发展十分缓慢,甚至出现了之后的局面,装备水平与世界差距进一步加大。这对后来的发展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通过这十几年的发展,特别是三五计划的“大”“小”三线建设,是军工企业的规模的扩大,为国防现代化打下了物质基础。

四.          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末
到上世纪70年代末,由于国内政治原因的影响,在国民经济建设中也存在着盲目的现象,均被领域也受到了波及,常规武器与世界差距已经很明显了。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确立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总方针,地种力量搞建设,国防开支大幅压缩,同时裁军100万,军队发展以数量密集型开始向质量密集型转变,人数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转变,国防建设走向了现代化正规化和革命化的道路。这样,高科技技术装备武器作用及地位再一次显示出来。1979年,中美关系进入蜜月期,出于共同利益的需要,中国与西方关系也得到很大的改善。在武器发展方面有触响了新的特征。
1.              寻求西方的帮助。
80年代以来,中国同西方国家建立了军事合作关系,为改善国内装备水平,从锅碗引进了一些新技术。如从法国引进了“海豚”直升机,现在成功国产化为直9系列直升机,从美国购进“黑鹰”直升机,从法国引进“海响尾蛇”防空导弹,在鱼雷技术也有一定的引进,此外还与以色列,意大利等国家也有合作,并取得一定成就,但好景不长,1989年,美国等西方国家宣布对华实行军品尽收。寻求西方的援助部了了之。
2.              自行研制步伐加快。
在得到西方国家的部分帮助的时候,是我国领导人认识到我国与西方差距的程度,客观上加速了我国自行研制的步伐。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我国技术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一个明显的特征是受苏轼武器影响减小,出现了中国特色风格。歼—8系列战斗机的研制成功在当时无论是在民族自尊心还是在实力上都起了很大的作用。在战略武器方面也有发展,1981年,中国洲际导弹开始在战略导弹部队服役,1982年第一艘夏级弹道导弹潜艇服役,使我国国防稳步发展。
  
.1989年以来
这一时期发展同样朝着引进和自行研制两个方向发展,但针体水平得到一次的发展。
1989年,中苏关系实现了正常化,昔日对手终于又重归于好。两国军贸关系相继恢复.1991年中国从俄罗斯引进苏--27系列战斗机,苏—27的引进在我国军备无论是空军还是军队发展史上有着特殊又重大的意义,这是我国在50年代后又一次拥有先进战斗机,尽管它不是顶级的。但第一次使我国拥有第三代战斗机,这直接为歼—11成功研制奠定基础。更重要的是使两国中断三十年的军贸关系得到恢复,并在军事领域展开合作。我国先后从俄罗斯进口了直升机,战斗机,防空导弹,导弹驱逐舰,潜艇等一系列军需品。
在自行研制方面开始大步向前迈进,无论是在轻武器还是主战武器,常规武器还是战略武器都得到很大发展。以95系列枪族为代表,我国轻武器走向一个新的高度:96.98.99式主战坦克的装备使我国在主战坦克上走上了世界先进水平;在军舰上.继“旅沪级后“旅洋级驱逐舰开始装备人民海军,“江卫”级护卫舰的装备使我国护卫舰水平达到西方80年代标准,“江凯”级护卫舰的装备使我国赶上了世界发展水平,十五年跨越两代。在空军上,歼—102006年正式列装部队,歼--10的出现,是我国技术人员18年艰辛的结晶,更向世界证明我国也能设计世界一流都战斗机。战略武器方面,093.094级战略核潜艇,宋级常规潜艇,射程达10000公里的巨浪2型弹道导弹,神州载人飞船。这位我国向机械化,信息化奠定了技术水平。
通过50年的发展,我国病情工业初步形成了包括坦克,军用车辆,发动机,火炮枪械,火箭战术导弹,炮弹,枪弹,手榴弹,地雷,爆破器材,火药,炸药,防化器材,水中兵器,航空炸弹光学电子仪器,雷达。火控系统,c3系统等产品专业配套门类齐全,独立完整的科研体系,奏响了新的一轮发展时期。

(二)武器装备发展历程的四次变革
50 多年的发展历程中,我国在有限的国防预算下,重点支持新型武器装备的研制和开发,大大提高武器装备水平的现代化。武器装备出现了四次质的飞跃。
一.     从无到有的转变
旧中国几个简陋,陈旧的兵工厂对于几百万常规部队的需求可谓是杯水车薪。在工业基础适逢薄弱的情况下靠苏联打起基础,国人的努力,使大规模仿制成为了可能,。第一是我国武器实现了标准化,系列化。在这种情况下实现了第一次质的飞跃。
二.常规兵器从仿制走向独立,初步建立了较为完整装备体系。
我国武器在上世纪50年代开始仿制积累经验,锻炼科技队伍,到60年代初期,我国已能独立设计轻型坦克,中型坦克,火炮等在内的多种常规兵器,实现了从仿制向独立研制的第二次大的历史性跨越。

.以自力更生突破“两弹”技术为标志,我国武器装备建设从常规武器走向尖端武器。
   为打破超级大国核垄断,我国政府在50年代末作出了研制原子弹,导弹等尖端武器的战略决策,经过广大科技人员的不懈努力和艰苦探索,我国在60年代后期相继掌握了原子弹,氢弹,中子弹,各种射程战术导弹战略导弹。核潜艇及军用卫星等尖端技术装备,实现了由常规武器向尖端武器第三大的历史性跨越。使我国成为世界上为数不多的能独立研制这些尖端武器装备国家之一。

.随着一大批高技术武器装备研制完成并交付使用,我军武器装备综合技术性能实现了新的历史性跨越。
改革开放以来,面对世界新军事变革。我国在武器装备建设中加强了基础理论和预先研究,增强了武器装备中的高技术含量,取得一批重要成果。以7.62mm抢族到5.58mm
枪族。新一带主战坦克,防坦克武器,导弹驱逐舰,护卫舰,新型战斗机,远程战略导弹为代表的一批高新技术装备,其及时水平已接近或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军事电子信息初步实现了数字化,综合化,一体化,保密和看干扰能力有了新的提高,此外,在核武器小型化,精确制导技术,目标识别技术以及激光武器研制方面也有了突破性进展.随着越来越多的新型武器装备研制成功和交付使用,使我军在适应现代化技术特别是高技术条件下的局部战争能力有了较大的提高,拥有了克敌制胜的先进作战手段武器装备的整体实力进一步提高.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7-11-21 19:47:07 | 显示全部楼层
坐上沙发慢慢看...

签到天数: 27 天

[LV.4]偶尔看看III

发表于 2007-11-21 20:18:51 | 显示全部楼层
图片是最直观而且最有说服力的:

以下图片借用GunWorld ——〖枪炮世界〗


56式冲锋枪(仿制自苏联AK-47型7.62mm突击步枪)


改进型56-1式冲锋枪

签到天数: 1 天

[LV.1]初来乍到

发表于 2007-11-21 21:36:56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国的步枪子弹口径是最大的...
北约:5.56
苏联:5.45
中国:5.80

签到天数: 27 天

[LV.4]偶尔看看III

发表于 2007-11-21 23:27:53 | 显示全部楼层
至少已经弃用了“老资格”的7.62口径啦~
出口型的产品也有5.56的
比如97式自动步枪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国治模拟精品屋 ( 沪ICP备15012945号-1 )

GMT+8, 2024-6-25 13:52 , Processed in 1.078125 second(s), 19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