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MU618社区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593|回复: 0

[转贴] 文化攀援和精神奴性

 关闭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9-6-10 17:44:3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必要攀援古人,使其不可动摇。有《黄帝内经》,有《奇门遁甲》,有历代文化的反古价值观。文化的复古主义,就是在古代寻找文化的攀援和寄托,使其联系在遥远的古代社会。上古还是原创的时代,中古是半攀援时代,后来的完全攀援时代。不拿古人的,他人的,外来的,就没有他自己。这时就进入精神的奴性期。在书店是寄托在古籍上吃饭的密密麻麻的学者。讲《易经》,讲《孙子兵法》,讲《论语》,讲《老子》,讲。。。。这种文化的寄生虫,寄托在古代文化上的吃吃喝喝的现代学者,以此养家糊口。吃《易经》,喝《老子》,把《孙子》当下酒菜。这个时代有创造力吗?外靠西方,内靠古人,文化就这样吸收,文化人在如此长久的时期没有出现任何突破,没有伟大理想,没有雄心壮志,没有独立思考,看看四周什么是我们自己的创造?除了攀援我们还有什么?我们可以自己写出新易经,新老子,新孙子,新的科学技术。

《易经》的核心是“革故鼎新”,即易经反对后人在易经本身的任何寄生,要向新域求生。可是易经在我们手中就是真理,我们的服装都退回到几千年前了,我们是思维方式也是以几千年前的眼光看今天的事情。这就亵渎了《易经》。在佛祖,“若此有所说法,即为亵渎佛”,可是后人就是念经不已。在《老子》是“绝圣弃智”,但是我们复寄托于老子,这种文化攀援不是继承,而是亵渎古人和古籍。虽然文化的继承是文化的生命现象,但是,攀援不同于继承的是,攀援表现为完全的依存性,没有创造性,没有独立性,没有精神的自由。这样,文化的攀援就转变为精神的奴性,因为只有在文化的创造中才能有精神的主体性,所以没有创造就没有独立性。

《易经》言“裕父之蛊”,即如刘禅的皇帝完全是刘备的照搬。文化的独创性是精神的发展历史的高级阶段的体现,只有具备主体性,才能具备创造性,只有具备创造性,才能具备自我精神,所以文化的创造性就是精神的独立性的前提。文化的复古主义过于严重,就湮灭了文化的创造性,也随即丧失了主体精神。文化发展的历史就是精神的发展历史,没有到达主体性就不能有创造性,没有创造性就没有主体精神。文化的幼稚性就是主体性还没有形成的表现。如果满足于肤浅的现象,文化就不能深入事物的深层,就不能看到文化的创造和精神的独立性的重要性。文化的攀援如同孩子牵着父母的手走路,精神的奴性就是事事出于依存性,而没有独立的思想。文化的创造性是漫长的,精神的独立性也非速成,所以历史的吸附力如同地球的重力。
文化发展的历史就是精神发展的历史,文化与人的密切关系就是人文同一性。人与文的一致性的根源是,什么样的人就有什么样的文化,什么样的文化塑造什么样的人。这种一致性如同实物与影子。文化对于过去所用的力量很少,就 能把大量的力量用在现在,《易经》言“舍尔灵龟,观我朵颐,凶。”即自失和独立性丧失就是“凶”的根源。没有创造性文化和没有主体性精神,就是危机的征兆。只是时间迟早的问题。《易经》中,“自失”是不断出现的词,自失,就是本体的丧失。“其亡,其亡,系于苞槡”,足见自失,即攀援和奴性是凶险的根源。
所以事物的本质是独立性。 独立性是物自身是其自己的关键,不惧独立性就获得真正的自由。丧失自由获得依存性,即进入攀援和奴性。独立性的古文化的精粹,独立性不仅是物质的本质,而且是人文的本质。文化攀援和精神奴性都是独立性还没有完全建立的表现。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国治模拟精品屋 ( 沪ICP备15012945号-1 )

GMT+8, 2024-12-23 06:36 , Processed in 1.061523 second(s), 18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