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MU618社区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549|回复: 2

高考十大“罪状”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7-7-19 15:49:2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中国式高考,多少年来“自古华山一条路”,虽然目前社会趋向多元化,可谓“条条道路通罗马”,但多数家长仍然将“宝”押在“一考定终身”的单行道上,而且有越演越烈的趋势。中国式高考及其派生出的应试教育已经使我国的教育偏离了初衷,失去了教育的本性和灵魂,对中国学生的负面影响快赶上“科举”。这里暂且列举高考罪状十条以供参考。


一、严重损害学生的身心健康,打乱了人一生的生活节律。


     经历过高考的人对“高考的苦”可能还记忆犹新。本来正在长身体的时期,却每日从睁眼到熄灯睡觉,长达十几个小时地扎在书堆里“练功”,背负着父母的期盼,恩师的厚望,社会“成才标准”的舆论熬过了上千个日日月月。睡眠长期得不到保证,娱乐、运动一再地被压缩,由于长期缺乏锻炼,身体的免疫力下降,本来最具抵抗力的花季年龄却经常小病小患。考前更是恐怖,所有的一切活动全部被考前复习挤占,长时间复习已经筋疲力尽了,然后再来猛考,一遇高温,考生的身体如何受得了?再加上“考前失利”等的影响,心里烦躁、焦虑,心里素质较差的学生轻的产生睡眠障碍,严重的甚至造成精神衰弱、抑郁症。现在因为高考患上心里疾病,自杀的学生越来越多。学生们考前都流行喝安神补脑液,打静心剂等等,家长们虽然也很心疼但为了孩子的“一生”,也只能忍痛“威逼利诱”。这些都严重地影响了成长时期的青少年的正常身心发育。
     而且当掌握知识跟烦躁、耻辱、寂寞、身体疲倦等连在一起的时候,人们就对知识本身及学习带来的乐趣产生极大的厌倦,心理上产生极大的抗拒,这种抗拒可能会影响一生,使得孩子上了大学,到了工作当中,真正要学习的时候不学习了。现在很多孩子在上学期间,全部压缩为学习,好像要把一辈子的东西学习了,学一些根本用不到的知识,学习不厌倦才怪。然后考上了大学,就开始拼命地玩,抓紧时间地玩,彻底玩,但是这样的玩又很空虚,于是乎觉得整个一生非常的不幸福、不幸,可以说高考打乱了人一生的生活节律。


二、只考语数外,负面导向中等教育,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高考只考知识,不考能力,特别是创新能力;高考只考智力,不考德育、体育、美育;高考只考智商,不考查情商等心里特质。这样狭隘的高考不仅没有对中等教育做出良性的引导作用,反而形成了负面的导向作用,使中等教育逐渐演变成高考的附庸。
     在中国高考指挥棒下,“学什么,考什么”异化为“考什么,学什么”。考生必须学习高考制定范围之内的科目,无论是喜欢与否。这直接侵害了学子们选择课程的权利,丧失其学习的主观能动性。这无异于明清的“八股取士”,严重束缚、禁锢学生的思想,限制其自由发挥。
     另外在“应试教育”的大旗下,高考升学率成为众多学校追逐的焦点。所谓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已经成为空话,"体美劳"早就沦为应试教育的附庸和点缀,对于个人兴趣爱好,孩子更是没有权力享受,一切为了高考,业余爱好,如音乐、美术、航模、科技制作、室内装置、女孩子手工制作等等课外活动时间完全被考试、学习、上辅导班等等给挤占了,这样的方式根本不利于孩子的全面发展,孩子都发展成为考试的机器了。


三、扼杀孩子的天性,不利于学生人格的健康发展。


     孩子喜欢什么?戏耍,这是孩子的天性。孩子成长期需要什么?团队精神、群体生活以及和人交往的健康人格,孩子生活的并不完全是学习,这段生命期是他本身的生命价值,应该要让他每天快乐,人格个性等等各方面健康发育。但现在的孩子在上学期间就是吃苦学习,好像十年苦读生活都是为了金榜题名时,为了这个目标,孩子真正应该有的这段生活没有了,给他抹杀了,没有了生活的权力。这是对生命的认识极大的偏差,一笔购销了孩子十几年的生命权力,也剥夺了他个性发展的潜力。
     再一个学习是人的第一需求,学习本身也是一种快乐,而不是“现在的苦是为了将来的甜”。现在的学习不是一种甜吗?为什么非要逼得孩子将幸福的事情变成一件损害心身的痛苦?


四、扼杀了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


     高考的取向是高分是人才。怎样能获得高分?在固定地位置填上唯一性和标准性的答案,只要答对几个要点,就能得相应的分数。唯一的、标准的答案也是在被动地接受,这完全是对学生灵性泯灭、创新力的扼杀、独立思考能力的削弱,学生面对众多的考试科目成为一个被动接受灌输的容器!这种僵化的思维实质上是对个人专长和兴趣的压抑,使我们的民族习惯于接受和模仿!这样的学生到了社会上就会揣摩上级的意图,而不是根据工作需要、价值和客户需求来进行工作和创新。


五、扭曲价值取向,不利于培养学生的职业取向


    现在学生从小就没有职业培养,从一开始的文理分科,再到大学志愿的填报,掺杂了家长的不少人生态度和职业取向,又掺杂了社会的许多价值取向,学生、家长煞费苦心地跟着社会跑,可最后孩子能从中受益多少呢?
    而且现在社会价值取向集中化,集中在公务员、销售、办公室白领等职业,技工、技师、工程师等慢慢地淡出了人们的视野,结果不仅仅是加剧某一领域就业的竞争,而且也加剧了高考的竞争。如果不是高考,没有那么大的压力,大家都有统一的价值观:当博士是一种荣耀,当技师,当工人也是一种荣耀,只是一种职业取向,谁也不觉得比谁高,那么每个人都可以找到自己的归宿。价值取多元化的结果是竞争也会相应减少,人才成功的可能性会增大。而且因为热爱某一职业,愿意为它付出,保障了竞争的良性,当一个行当里大都是优秀的人才时,大家都能获得体面,丰厚富裕回报。


六、扼杀了很多老师的职业成就感


     现行高考制度下,有多少教育家获得了职业的成就感?高考权威或许有职业成就感,但那些真正与培养孩子全面健康发展的教育家们有职业成就感吗?他们生活与工作不是因为职业的兴趣,即便是高考专家有的仅是升学指标的压力,每天把一一个个活蹦乱跳的孩子逼成一个个小老头,有成就感吗?快乐吗?为了一个分数,一个指标的教育已经失去了教育的基本职能。


七、滋生诸多“教育投资潜市场”,增加了家长的经济负担。


      为了能考上理想的大学,挤破头地让孩子上重点高中,为了能考上重点大学,考上了专科也要复读补考。于是额外花一两万上个重点中学已经不是什么稀奇的事情(全国重点中学一分能值上千已经很普遍也很公开),留级复读也没有什么羞愧的。有人算过一个学生复读一年费用不下万元,这还不包括机会成本和时间成本。因为有了高考,各种各样的辅导班,各类辅导材料,各类滋补品、营养品等等需求滋生了,这些“需求”的出现都无形中增加了家长的经济负担。而且这些“教育投资潜市场”让孩子过早地将学习跟钱连在了一起,将钱视为万能,有钱能上重点,有钱能获得更好的条件,这样长大的孩子,除了赤**的拜金主义,功利的心,已经没有了孩子的童真与远大的理想。


八、绊倒“偏科生”,浪费专项人才。


     有的学生在某一知识领域表现出过人的禀赋,但对某一学科严重失衡,我们通常称为“偏科生”。社会发展趋势的多元化,仅以高考有限的科目,绊倒“偏生科”,扼杀了其继续发展某一方面才能的机会,事实上是对人才的最大浪费,而且“偏科生”可能欠缺的仅仅是高考科目中的某一领域的知识,并不缺乏其它的知识,以及道德和能力素质。


九、将“后进生”赶入深渊!


   如果不是高考,很多的人不会因为一分或几十分高考分数差别,命运不会就此改变。事实上高考分数差几十分,智商并没有多大差别,情商起到作用更关键,而且情商可以后天培养。那些“名落孙山”的高考学子,他们本身不是“后进生”,但是高考让他们变成了后进生。如果让他们自己发展也会很好,因为他们有很好的基础,成长也有很多的途径。每个人都需要他人的认同与关注,对于一部分学习智商偏弱的学生,给予全部的否定,可能会干脆到网吧自暴自弃,或者走上另外的歧途。如何加强对他们的引导、教育、转化是教育工作必须重视的一项工作。
教育不是将一部分人送上天堂,将另外一部分人赶入深渊。而是该上天堂的人还是上天堂,落入凡尘的人升入天堂,让走入深渊的人救回到凡尘。


十、助长考试舞弊风气,孩子诚信的天平在倾斜!


  当高考“已经成为决定人生走向的角斗场”时,很大程度助长和激化考试舞弊越演越烈,高考作弊的黑洞也越堵越大,作弊在不断升级:由个别作弊向局部集体舞弊演变,考场成了某些新技术、高科技的“竞技场”。更为严重的是从小在各种考试中通过作弊走捷径长大的孩子,道德观念在扭曲,道德价值的丧失导致一部分人今后走入歧途。另外作弊现象的愈演愈烈折射出了一种社会性的诚信危机,在各种诱惑下逐渐丧失道德自律的虽然是少数人,但诚信在人们内心深处的天平上分量确是越来越轻,这一现状需要全社会来关注和扭转

签到天数: 26 天

[LV.4]偶尔看看III

发表于 2007-7-19 15:59:37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就是偏科害了我!!!娘的!!!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7-7-19 17:02:15 | 显示全部楼层
写这篇文章的人高考语文一定很好吧!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国治模拟精品屋 ( 沪ICP备15012945号-1 )

GMT+8, 2025-1-12 19:03 , Processed in 1.095703 second(s), 18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