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MU618社区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1361|回复: 1

[转贴] 林彪与陈赓的军事能力差距在哪里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7-7-29 08:14:5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林彪和陈赓,一个是共和国的元帅,一个是共和国的大将,皆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的高级军事将领,一个是1907年出生在湖北省黄冈县,一个是1903年出生于湖南省湘乡县,一个原名本不叫林彪,而是有一个非常女性化的名字林育蓉,一个原名本不叫陈赓,而是有一个渴望富庶安康的名字陈庶康。1924年,陈赓前脚进入黄埔军校第一期学习军事,翌年,林彪后脚就进入黄埔军校第四期学习军事,俩人可谓是同出黄埔一门的师兄弟。

  说起他俩的性格,有如水火,相差很大。师兄陈赓性格外向,幽默风趣。师弟林彪性格内向,寡言少语。虽然有着不同的性格,但这对师兄弟却都选择了相同的革命道路,并在1927年参加了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向国民党反动派打响的第一枪---南昌起义。

  南昌起义以后,师兄陈赓赴上海在中共中央机关做情报工作,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在鄂豫皖苏区参加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武装革命斗争,期间的最高军事职务是担任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的主力师红十二师师长,率领所部参加了鄂豫皖苏区反围剿的军事作战。

  与师兄陈赓九死一生找党和严词拒绝蒋介石高官厚禄招降的感人事迹相比,南昌起义后的师弟林彪,一度对中国革命失去了信心,对红旗能否再扛下去产生了动摇,差一点彻底成为革命的逃兵,只是苦于无奈又回到了革命的队伍,最终随朱德上了井冈山,与毛主席领导的部队会师,开始了在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参加武装革命斗争的经历,期间的最高军事职务是担任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红一军团军团长,率领所部参加了中央苏区反围剿的军事作战。

  毫无疑问,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无论是林彪还是陈赓,做为红军的高级军事人员,都曾经率领部队出色的执行了战役计划,俩人在实战中,正在为自已储存着宝贵的军事指挥经验,正逐渐提高自我的军事指挥能力,为以后独立指挥部队作战创造必备的条件。

  在中央苏区的第五次反围剿作战失败以后,林彪和陈赓都参加了举世瞩目的万里长征。长征一结束,在长征中曾与毛主席有过不同意见的林彪,即被调离了红一军团军团长的职位,去担任红军大学的校长,这样的经历,到是很像他的师兄陈赓,所不同的是,陈赓是因为在鄂豫皖苏区与敌作战时负伤,在上海疗伤归队以后,是初到中央苏区工作,被安排在红军步兵学校担任校长一职。

  面对自已在军中的职位被如此变更,林彪很快就意识到自已已身处十分尴尬的境地。于是,在陕北轰轰烈烈的批判张国焘运动之时,借着机会大大的表现了一回忠心,因为是根红苗正的老井冈嫡系出身,很快又获得了毛主席的宠信和重用。

  这对同出一个师门的兄弟,在陕北结束了红军时期的战斗历程,烽火中迎来了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这时,重获宠信的师弟林彪担任了八路军第115师师长,师兄陈赓则回到了红四方面军部队组建的八路军第129师,担任了129师第386旅旅长,俩人随部东渡黄河开赴抗日战场,开始了抗日战争的军事生涯。

  在抗日战争中,师弟林彪指挥部队只打了平型关和广阳两个伏击战,就因为被友军的哨兵误伤,过早的退出了领军指挥的行列,只是因为平型关之战是我党领导下的武装对日本侵略军的第一个胜仗,因为特殊的原因,受到了重点的宣传,被誉为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一夜之间,林彪的"常胜将军"美名传遍神州,他仅以一个难度最小的伏击战,却赢得了广为人知的威名,这样的结果,就像许海峰在奥运会上夺取首面金牌的情况一样,实属三生有幸。

与师弟林彪幸得的威名相比,师兄陈赓的名气就显的逊色的多,尽管陈赓率领着部队参加了抗日战争中的无数次作战,尽管这支部队在与日军作战中取得了出色的战绩,被日军视为头号的眼中钉,急欲除掉而快之,成为在抗日战争中歼敌数量最多的我军部队,可对比林彪得到的名气,这些出色的战绩,换来的还是于事无补,这就好比一位运动员经过不懈的努力,以后拼得的奥运数金,怎么也无法比那个幸得的首金的情况一样。这一次,师弟林彪简直是太幸运了,但这次的幸运还不算什么,等着他的大幸运还在后头了。

  1942年2月,从苏联疗伤回来以后的林彪,在延安担任了抗日军政大学校长(这可是林总第二次当校长了,呵呵),始终没有再到一线统兵领军与日军作战,在脱离一线作战的闲散中,走完了他的抗日战争历程,一直到全国的抗日战争取得全面胜利以后,国内的阶级矛盾再一次摆在了首要的位置上,国民党仰仗着军事上的优势,更是把和谈当成了聋子的耳朵,内战一触即发,已成不可避免之事,这个深受毛主席宠信的人,被指派到东北去主持工作,相比我军其他的高级军事指挥员,林彪有幸获得了一块令人十分羡慕的、最肥最好的舞台。

  林彪所处的这个舞台不仅背靠苏联,在东北又从苏军手中接收了大量的武器弹药及其它物资,而且在我军内部得到了最优秀的配置,这是可以从各战区精选抽调出十几万部队和两万多基干去东北就能看的十分清楚,何况在林彪的周围又配置了罗荣桓、彭真、陈云、高岗、程子华、黄克诚、萧劲光、曾克林和萧华等政治、经济、后勤的高手辅之,且又有我党在东北的地方组织和抗联的鼎力奉献,相比其它战区,在部队及解放区的建设上,可谓是得天独厚,想不发展都难,在解放战争之初,手中就已十分现成的拥有几十万大军,在东北战场的开局就对国军占有优势,这在全国的其他战场是做梦也不敢去想的美事,也是在全国各个战场中的唯一特例。

  可是,在如此优势的战局中,林彪统率的大军,竟然被身处劣势的国军,从山海关一路撵到冰城哈尔滨,这之中丢城失地,损兵折将,败仗连连,万般无奈中十分难堪地撤至松花江以北,开创了我军以多打少惨遭失败的记录。现在想想,当时如果是换上彭德怀、徐向前、粟裕、刘伯承、贺龙和陈赓当中的任何一个人去东北,在拥有这么好的优势开局下,都会比林彪干的结果要好的多。

  正当师弟林彪在东北战场取得不佳战绩时,师兄陈赓在山西以自已经过多年打拼出来的部队为主,开始了解放战争的军事生涯。在解放战争之初,接连指挥部队发起并取得了闻夏 、同蒲和临浮战役的胜利。在临浮战役中,全歼了号称"天下第一旅"的国民党军整编第一旅,活捉了中将旅长黄正诚。随后,又指挥部队接连发起并取得了吕梁、汾孝和晋南战役的胜利。与师弟林彪这时的不爽战绩相比,师兄陈赓则是以一连串的胜利取得了梦幻般的开局。

  1947年,中央军委要求陈赓率领部队西渡黄河驰援陕北,对此,陈赓提出了不同的看法,认为西渡黄河驰援陕北不如南渡黄河驰援中原战局更为急迫和更有价值,中央听取了陈赓的正确建议后,改变了初衷。1947年7月,陈赓率领部队南渡黄河,挺进豫陕鄂地区,一时间打乱了敌人的军事布署,吸引和牵制了大量敌军,有力的策应了兄弟部队,激活了中原战局。同时,面对猛扑过来的敌军,陈赓从容的指挥部队先在潼(关)洛(阳)间往返作战,后转至伏牛山麓,实施灵活的牵牛战术,歼灭李铁军,开辟豫陕鄂解放区,与陈粟、刘邓大军遥相呼应,呈品字摆开,逐鹿中原。这支名义上是兵团级的野战大军,在陈赓率领下,长期肩负着战略机动任务,在人民解放战争中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与师兄陈赓正确的军事观点相比,北逃至松花江以北的师弟林彪明显存在着差距。如在是否坚持南满的关键时刻,林彪竟然同意南满我军北上北满,这就等于同意了放弃南满,幸亏此时陈云同志力主坚持南满,并得到了中央的认同,我军才有了坚持南满的四保临江之战,东北战局才有了咸鱼翻身的机会,否则,东北战局将会进一步的恶化,后果将不堪设想。

  其实,林彪狭隘的军事观点在以前就曾有过。长征路上的四渡赤水之战,被毛主席认为是其军事生涯的得意之作,林彪却无知的讥笑毛主席的战术是只识走弓背,不知走弓弦,甚至闹出了要毛主席离开军事领导岗位的会理风波,气的毛主席反讥他:"你还是个娃娃,你懂什么?!"在初到陕北之时,毛主席提出了东征,到抗日前线去,但林彪却得出到陕南打游击的荒唐论调。在解放战争时期的东北战场,林彪抵触甚至是抗拒毛主席提出的南下北宁线,发起辽沈战役的正确主张,目光短浅的提出了攻取长春的方案,结果是长春没有攻下来,碰了一鼻子灰,在毛主席的"连踢带骂"下,极不情愿的踏上了南下北宁线的正确道路,这与师兄陈赓把中央的西渡黄河变为南渡黄河的正确观点形成了鲜明的对比,难怪陈赓对东北我军长期低效的作战愤然不平,二者孰高孰低,一目了然。

  让这对师兄弟直接一争高下的大战在南线大追歼时终于爆发了。这时,陈谢大军与四野一起进军两广云南,陈赓与林彪有了直接共事的经历。

  陈赓率领部队自渡江作战以来,以果断神速的追歼战令人赞叹不已,至1949年10月9日,其先锋已直指广州。可是,这时林彪却电令陈赓停止南攻广州,西行入桂至湘桂地区合围白崇禧集团。接到电令以后,陈赓经过慎重考虑,认为如果此时转兵桂林,不仅将会丧失歼灭广州余汉谋兵团的大好时机,而且部队距离桂林路途遥远,这样去进行阻击白崇禧集团效果肯定不佳,况且在拿下广州以后,可以直取南宁,扩大战果。于是,陈赓把自已的想法电告中央军委,中央军委和毛主席收到陈赓的电报以后,认为陈赓的决策对战局有利,表示支持。

  于是,陈赓率领部队直取广州。驻扎在广州的余汉谋率部仓惶西窜,陈赓遂立刻命令部队乘胜追歼逃敌,可就在这节骨眼上,却突然收到了林彪令其停止追击的电令。对此,陈赓认为,如果此时放弃对广州逃敌的追击,如同放虎归山,势必会给我军以后的作战带来困难。于是,起草了继续追击逃敌的电报并发往各军。恰在这时,毛主席专门给陈赓发来了电报,内容竟与陈赓的决定不谋而合。

  在余汉谋兵团被歼灭以后,退守广西的白崇禧为了避免被全歼,遂命令部队迅速南撤,发动南线攻势,孤注一掷打通南往雷州半岛的路线。此时,陈赓已做好了阻击敌人的充分准备,可又在这节骨眼上,却又突然收到林彪的电令,命其主力北上围歼鲁道源兵团,只留一个师进行阻击。陈赓看了电报以后,认为白崇禧醉翁之意不在酒,他发动南线攻势就是为了抢夺雷州半岛的入海口,我军只留一个师怎么堵得住?这样会让敌人跑掉的。陈赓遂向林彪提出了自已的建?全大局,陈赓将已见呈报中央军委和毛主席,毛主席亲自签署回电:"同意陈赓同志建议。"就这样,白崇禧集团成了瓮中之鳖,落了个被全歼的下场。战后,林彪对此事无话可说,因为事实已经证明他是错的,陈赓是对的。受困于自已狭隘的军事观点之下的林彪,并没有因为解放战争的全面胜利发生质的改变,在全国解放以后,其军事观点的狭隘性仍然是一如既往,这在1950年表决是否出兵朝鲜时,竟然不识大局的持有错误的反对意见,其低劣的军事主张,再一次得到了尽情的表现。之后,不知是因为他本人借病推托(畏战?),还是因为持有反对出兵的意见被中央弃用(无能!),本该出任志愿军司令员的林彪(因林多年在和朝鲜自然条件相似的东北地区为军事主官且首次入朝作战的志愿军部队由四野部队组成),却没有率领自已熟知的旧部入朝作战。相比师弟林彪龌龊的表现,师兄陈赓在越战中的表现却博得了人们的尊敬。

在本文把林彪与陈赓的军事观点分析到这个时候,可能有些朋友心中会有所不服,会拿出林彪最为善长的伏击战来说事,孰不知伏击战是所有作战类型中最简单的一种作战方式,不过就是论起伏击战来,林彪的伏击能力也不见得比陈赓的伏击能力要高,为了能够说明问题,我列举出他俩参加的最为典型的伏击战做个比较。

  我们就拿平型关和神头岭这两个伏击战来说。从林彪在平型关战前布置予伏来看,他竟然漏算了老爷岭这个很关键的制高点。战斗打响以后,有一股日军很快就占据了老爷岭,这也幸亏日军是在突遭打击以后,第一时间里没有完全醒悟过来,因此,没有派更多的人去占老爷岭,否则,后果将不堪设想。当这股日军占据了老爷岭以后,迫使我686团3营在副团长杨勇的带领下,反到向老爷岭高地开始发起了艰难的攻坚作战,一个本是有备而来提前予伏打伏击的部队,在伏击作战中竟然出了这样的乱子,显然是十分不利的事情,686团3营在付出了惨重的代价后(有的连队打的只剩下十几个人了),终于夺下了这块本该属于自已的高地,在此居高临下,打的日军无处躲藏。

  如今,我们再分析这个著名战斗的时候,心中不免会想,那个老爷岭踞于我军欲袭公路的北面,比路面高出三四百米,是控制公路打伏击的绝好制高点,如果让日军占领了这个高地,反到会对我军的伏击部队造成很大的威胁,可战前曾三次到过战场进行过实地考查的林彪,却漏算了老爷岭高地,此误无疑是给我军的实战加大了作战难度,造成了没有必要的损失,对此,林彪应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综观平型关之战,可谓是天空做美,雨后路面泥泞不堪,导致日军辎重部队行动迟缓,我战斗部队居险予伏以多打少,袭击敌之后勤辎重部队,虽杀敌一千,却自损八百骨干,虽为胜仗,实为惨胜,一个伏击战打成如此效果,十分不爽!就连参与此战的徐海东大将在以后的岁月中,一直沉默的面对这次战斗,淡泊到只是偶尔顺便提提的程度。

  回过头来,我们反观师兄陈赓率领部队进行的神头岭之战,打的却是可圈可点。

  神头岭,确切地说是一座光秃的只有一二百米宽的山梁,我军欲袭的公路不在岭下,而在岭上的中间蜿蜒而过,山梁狭窄崎岖,不便于大部队予伏和展开行动,实战操做起来困难很大。面对困难,陈赓对部队做了周密细致的予伏布署,使这次伏击作战达到了万无一失的境地,在已方仅伤亡240余人的情况下,取得了毙伤敌1500余人,俘80余人的战果,让神头岭变成了日军的伤心岭,出色的完成了上级交给的伏击任务。另外,很值得一提的是,1939年2月,陈赓指挥部队在威县香城固地区设伏诱敌,十分巧妙地歼灭了日军第10师团精锐一部,创造了平原诱伏战的模范战例。

  诚然,我军在平型关和神头岭的伏击战都是胜仗,但胜仗与胜仗之间也是有区别的,经过以上的对比,我们不难看出这两仗的伏击效率,平型关比之神头岭,可谓差之一截。

  最后,我对林元帅和陈大将在勇略方面做一个分析。

  首先,在这里特别的说一下,我要说的勇略不是单指一般的勇敢,更非匹夫之勇,而是大智之大勇也!对于一名高级军事指挥员来说,勇略与谋略一样是评价其好坏的一个十分重要的砝码,这一智一勇是两个很重要的环节,可谓智以勇为胆而行之,勇以智为谋而行之,两者既各自分立,又紧密地互为依托、互为影响。

说起林彪的勇略,用难以及格来形容也为之不过。林彪生性多疑,患得患失,喜独自算计,却固执已见,虽善于总结作战经验,到时却难以接受别人的正确主张,做事过份谨慎求稳,往往会丧失难得的战机,甚至是埋下失败的隐患,他之所以这样,与其勇略欠佳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其实,体现林彪勇略欠佳的例子很多,如在井冈山打黄坡伏击战时,没有果断的扩大战果。在陕北时,提出了到陕南打游击的保守建议。在东北时,不敢力主坚持南满和"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的不敢南下北宁线等等,都很说明问题,我就不一一找出来列举了。最广为人知的是其率领优势之兵南下北宁线的途中,一听说国军增兵葫芦岛,竟又开始犹豫不前,认为是准备了一桌饭,来了两桌客人,殊不知做饭的却有三桌人,难到还怕这两桌客人不成?!幸亏罗荣桓和刘亚楼在身边多次提醒,才不至于贻误战机,酿出大错(想想关内各战区的我军长期以少打多的情况,这点困难又算得了什么)。1949年部队南下后,发起海南岛战役时,林彪不顾客观条件的变化,总是过为谨慎的搞小部队潜伏,在战役准备已经成熟的情况下,还不敢果断的发起总攻,此举,引起了韩先楚将军的十分不满,导致中央的直接干涉,海南岛战役才如韩先楚将军之愿,在谷雨前发起了总攻,若不然的话,我军在海南岛上又会上演一出金门之败的惨剧......凡此种种,无比体现了林彪的勇略欠佳。

  与师弟林彪欠佳的勇略相比,师兄陈赓却有着过人的勇略,这与他在鄂豫皖苏区的战斗经历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红四方面军大智大勇的亮剑精神,铸就了他的勇略之魂,为他以后的指挥作战,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长征时的土城之战中,面对敌众我寡且援军未到的不利局面,陈赓果断的率领红军干部团发起反冲击,保证了党中央的安全。在抗日战争时期的榆辽战役中,指挥部队不仅沉重地打击了深入根据地腹心地区的敌人,而且还一举攻克了榆社县城,为我军在抗战中收复县城的少有壮举。解放战争时期,他以过人的眼光和超人的胆魄,率领大军南渡黄河,挺进中原,实施战略进攻。在淮海战役中,果断的指挥部队,在南坪集背水为阵,顽强阻击黄维兵团,为围歼黄维兵团,创造了宝贵战机。1949年率领部队打过长江以后,果断的实施远距离大迂回的策略,进军广东,直插雷州半岛,切断了白崇禧集团的海上退路,为我军彻底歼灭白崇禧集团,提供了十分重要的必备条件。

签到天数: 110 天

[LV.6]常住居民II

发表于 2007-7-29 09:23:03 | 显示全部楼层
感觉还是彪哥厉害点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国治模拟精品屋 ( 沪ICP备15012945号-1 )

GMT+8, 2024-11-22 10:02 , Processed in 1.062500 second(s), 18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