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MU618社区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2425|回复: 0

[转贴] 弘治朝集资购房事件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7-9-11 11:05:0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话说弘治年间,南京有个部门叫国子监,负责管理国立大学,并对国立大学的学生进行教育和监管,属于那种油水不多、威权也不重的公共事业单位。这个单位的在编人员共有33个,其中祭酒1个,是头头;司业1个,是副头头;下面又有5个博士、15个助教、10个学正。祭酒是从四品,副厅级公务员;司业是正六品,正局级公务员。这种品级轮不到享受皇上的赐第,下面的博士啊助教啊学正啊什么的,就更别提啦。

那时候,南京有一半以上的土地属于国有,剩下的掌握在私人手中。这33位公务员要想建房,必须先从国家的楼店务或者私人手里买地,而南京城内寸土寸金,地价已经涨到了“一步一两”(这里的步是弓步简称,240弓步合1亩,明代1亩有638个平方,因此每弓步不到 3平方米)。有道是房随地走,地皮这么贵,房子也不会便宜,且不说秦淮河畔的独栋别墅,单是夫子庙后一间破瓦房,没几十两银子也是抢不到手的。而明朝又不搞高薪养廉,国子监诸位同仁薪水都不多,祭酒每年能领252石老白米,司业能领120石,五经博士是90石,助教是72石,学正只有66石。按政府一厢情愿,1石老白米相当于1两银子,其实只要不逢灾年,1石米还卖不到7钱银子,这么一换算,祭酒年薪不到180两,学正年薪不到50两。身为国家干部,赖好也要租个小独院不是?而当时一处三间正屋不带耳房的宅子,月租在5两左右——年薪不到50两的学正根本租不起。

怎么办呢?幸亏头头有办法,想到了集资购房。这位头头就是谢铎,明代有名的文学家和大藏书家,此人在弘治初年当上南京国子监的祭酒,很快就用集资购房的办法,给全体同事解决了住房问题。

明朝规定,凡正九品以上的干部,都可以配勤务,如果不要勤务呢,勤务那份工资就成了干部的补助。就像现在给领导配车,本来该配一辆红旗,如果不要红旗,每月就有1500块钱的车补。当时谢铎号召大家,勤务能不要就不要,补助能多领就多领,把钱攒起来,然后一起买房。就靠这种办法,国子监这帮人每年攒下330两银子,后来由谢铎出面,从当时的国有房屋管理机构,也就是楼店务手里,买下了“官廨三十余区”(焦竑《玉堂丛语》卷2),国子监33位在编人员,刚好每人一所。

如前所述,勤务是为大家配备的,靠省下勤务多出来的补贴,本来就属于国子监全体同仁,为什么非要作为小金库贮存起来,再集体购买呢?再说了,每年多出来330两银子,分摊到每人头上也不过10两而已,只多出来这个小数目,怎就能很快买上房呢?

要知道,谢铎是向楼店务买的房,楼店务是公共事业单位,国子监也是,大家同在一个系统,自然要给点儿优惠。相信谢铎他们集资购房时享受到的优惠,不比今天公务员集资建房时享受到的优惠差。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国治模拟精品屋 ( 沪ICP备15012945号-1 )

GMT+8, 2024-6-9 02:01 , Processed in 1.093750 second(s), 18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