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MU618社区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339|回复: 0

[新闻] 沉痛哀悼!动画音乐家吴应炬病逝

[复制链接]

签到天数: 2955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发表于 2008-5-8 19:25:3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国内著名动画音乐作曲家吴应炬5月3日在上海徐汇区中心医院因病去世,享年82岁。记者昨天获悉,吴应炬的追悼会拟于下周三在龙华举行。


  吴应炬的太太罗女士表示,吴应炬生前最担心的是中国动画的发展。“当时没有这么多版税和收入,他们创作纯粹是为了追求一种美的感受和中国动画的发展。如今国内动画片的形势不是最好,这也是老吴生前最担心的问题。”


  据了解,吴应炬是中国美术电影最优秀的作曲家之一。从事美术电影作曲30余年间,他为80余部美术片和20余部故事片、纪录片、科教片作曲。其中很多都是伴随一代人成长的传世之作,诸如《大闹天宫》、《小蝌蚪找妈妈》、《牧笛》、《草原英雄小姐妹》等。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著名编剧姚忠礼表示:“吴应炬为《牧笛》创作的曲子,被美国评论家斯通称为‘在中国听到的最妙的音乐’。而他的那首《草原英雄小姐妹》的主题歌也传唱一时,那美妙动听的旋律深深打动了一代人。”




  【吴应炬简介】
  他是中国美术电影界的配乐高手、作曲家、国家一级作曲、前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作曲组组长、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中国电影家协会会员、中国动画协会理事,中国电影音乐学会常务理事、上海音乐家协会理事。


  又名吴应钜,笔名应炬。原籍广东南海九江人,1926年2月7日生在广州,后旅居澳门。现为越南归国华侨。父亲吴仲旒是旅居越南海防市的爱国华侨,在海防市华人街开了一所兆昌出入口行。吴家在当地是大户人家,有25个孩子,吴应炬排行第18位。因生母去世过早,从小便在家里遭受冷落,也使吴应炬养成了孤僻、缄默、坚韧的性格。吴应炬幼年时期是在越南海防市度过的。开始就读于时习小学,后就读于华侨中学。随后又在澳门培正中学读书。在那兵荒马乱的战争年代里,吴应炬亲眼目睹许多侨胞被凌辱、遭屠杀、受迫害,连唱只歌的自由也没有;一切权利都被剥夺了。


  吴应炬从小就对音乐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澳门上中学时,就对音乐有了浓厚的兴趣。参加了一些歌咏社的活动,并在澳门组织过“音乐导报社”,演出了他的最初歌曲作品《青年战歌》和《胜利进行曲》(郭任远合作)等。中学毕业后,他想在音乐方面深造,但因太平洋战争爆发,日本帝国主义的魔爪伸入东南亚,连生活也难以维持,更不要说想学习音乐了。抗日战争结束后,吴应炬回到广州读书。因为怕父亲的反对,断绝经济来源,吴应炬名义上是在广州读经济系,实际上他考入了广东省立艺术专科学校读音乐本科。


  1946年考入了广东省立艺术专科学校音乐本科学习作曲。仅读了半年就被父亲召回,先后回到了越南海防的商行和澳门的面粉行当记账员。此时他唯一的精神寄托是献身于音乐活动。1947年后,吴应炬利用业余时间组织了一些华侨青年成立了“越南海防市红河音乐社”,并任社长和指挥;还在澳门组织了“彗星歌咏社”。并任领南中学合唱团的指挥,还兼教音乐。他曾不顾家庭的激烈反对,不顾法国殖民主义当局的一再警告。指挥“越南海防市红河音乐社”演唱了冼星海的《黄河大合唱》及一些抗日进步歌曲等,并在1949年香港出版了大合唱组曲《红河散曲》等。由于他的这些活动,法国殖民主义当局以“唱共产党歌曲”为罪名,解散了“越南海防市红河音乐社”,吴应炬并受到传讯和监视、监禁,直到1950年被驱逐出境。1950年10月吴应炬回到祖国,考进了燕京大学音乐系(该系后并入中央音乐学院作曲系)。后入中央音乐学院作曲系学作曲,1954年毕业后分配至中央电影局音乐处从事记录片音乐的工作。1955年后调入上海电影制片厂、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任专职作曲。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作曲组组长。195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从此吴应炬便于电影音乐(美术片音乐)结下了不解之缘,直至1987年退休。从事美术电影作曲三十余年,几十年来他创作美术片音乐多达八十多部,故事片音乐一部,纪录片音乐二十多部。他以满腔的热情和忘我的工作,为祖国的电影音乐事业勤奋地耕耘着。


  吴应炬曾为《大闹天宫》(上、下集)、《牧笛》、《鹿铃》、《小蝌蚪找妈妈》(世界上第一部水墨动画片)、《草原英雄小姐妹》、《猴子捞月》、《雕龙记》、《谁唱得最好》、《盲女与狐狸》、《十二生肖》、《一幅僮锦》、《火童》、《阿凡提·种金记》、《南郭先生》、《天书奇谭》(演奏:中央乐团、上海交响乐团、指挥:韩中杰、曹鹏)、《葫芦兄弟》等八十余部美术片和《大小、小李和老李》、《断肢再植》《大有作为》、《捕鱼的哲学》。等二十余部故事片、纪录片、科教片作曲。同时,创作有《夏天在青岛》、《小熊组曲》、《金发和银发》等管弦乐曲,第一套、第二套美术电影轻音乐交响曲《红河》、电视剧音乐《雨林中的孩子》等。其中,动画片《草原英雄小姐妹》插曲《草原赞歌》获全国少年儿童文艺创作音乐三等奖。音乐单独获奖的有《火童》,获厂小百花作曲奖。《牧笛》、《雕龙记》等八部影片的音乐在国内外获奖。在国内外获奖的美术片有《阿凡提》、《大闹天宫》(演奏:上影乐团上海京剧院乐队、新华京剧团乐队、指挥:陈传熙张鑫海王玉璞)等十九部,并出版了声乐套曲《侨声曲》等。他的作品常根据剧情的需要,选择民间音乐为素材,并吸收较新的外来技巧加以发展。他性格内向,不善言谈,却写出了美国评论家斯通称为“在中国听到的最妙的音乐”的《牧笛》(演奏:陆春龄、上海电影乐团、指挥:陈传熙)。并且,贯穿全片的笛声由中国一代笛子宗师,享有“魔笛”之美誉的陆春龄担纲,更是经典。在后来的回忆中83岁高龄的陆春龄和动画大师特伟谈起了《牧笛》的创作经历:“当时美术电影制片厂专职作曲吴应炬推荐了我来演奏。我一口允诺,二话没说便投入了排练。”“那大热天,在录音棚里,大灯光下,大家汗流浃背,那执著贯注,现在想想还是那么的振奋。”画面上那悠扬舒展、高亢激奋的调门此起彼伏,牧童失牛、找牛,最后用笛声战胜喧嚣瀑布的情节也一展无遗。“你听,最后一段声情并茂的主题曲的演奏将多少观众带进深邃的艺术殿堂,令人身临其境,陶醉其中。还记得否,那十分懂得音乐的西哈努克亲王听后竟不断流泪说,‘此曲只应天上有,我从未听过如此美妙的声音’。”《草原英雄小姐妹》此曲作于1974年。乐曲开始描绘了大草原的美丽景色及小姐妹在放羊时嬉戏的欢乐情景。中段运用左手在琴马左侧划奏,同时与右手在琴马右侧划奏相呼应,造成极其协和的效果,犹如狂风暴雪向大草原袭来。乐曲运用不同的技法表现了小姐妹为保护羊群英勇顽强的同暴风雨搏斗的动人场面。末端主体再现,讴歌了小姐妹的高尚情操。吴应炬多次被评为全国先进儿童工作者(1960年)及上海市先进工作者,1978年被评为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先进工作者。发表的论文有:《美术电影音乐主题创作》、《动画片《大闹天宫》音乐的风格主题和乐对使用问题》等论文。

参与作曲的主要影片:

九色鹿(1981)
红石峰(1998)
十二生肖第八集雪白马(1995)
十二生肖第十二集花尾狗(1995)
十二生肖第十集红脸猴(1995)
十二生肖第十三集大耳猪(1995)
十二生肖第十一集五彩鸡(1995)
十二生肖第五集长脚兔(1995)
十二生肖第三集大力牛(1994)
十二生肖第二集机灵鼠(1993)
十二生肖第四集(1993)
十二生肖第一集闯妖洞(1993)
葫芦小金刚第六集除妖灭怪(1991)
快乐的买买提(1991)
种树(1990)
葫芦小金刚第五集花谷脱险(1990)
葫芦小金刚第二集斗法比武(1989)
葫芦小金刚第三集迷梦迥旋(1989)
葫芦小金刚第一集妖雾重回(1989)
草人(剪纸片)(1985年)
火童(1984年)
天书奇谭(1983年)
盲女和狐狸(1982年)
鹿铃(1982年)
盲女与狐狸(1982年)
猴子捞月(1981年)
人参果(1980年)
老狼请客(1980年)
母鸡搬家(动画)(1979)
阿凡提·种金记(木偶)(1979)
天才杂技演员(木偶)(1979)
刺猬背西瓜(剪纸)(1979)
两张布告(木偶)(1978)
歌声飞出五指山(木偶)(1978)
象不象(动画)(1978)
火红的岩标(木偶)(1977)
试航(动画)(1976)
大橹的故事(木偶)(1976)
革命儿歌好(歌曲)(1975)
带响的弓箭(剪纸)(1974)
小八路(木偶)(1973)
山村新苗(1966)
我们爱农村(动画)(1965)音乐设计
小林日记(剪纸)(1965)
集体有余(动画、未发行)(1964)
草原英雄小姐妹(动画)(1964)
画像(杖头木偶)(1964)
大闹天宫(1961上集、1964下集)
牧笛(水墨动画)(1963)
孔雀公主(木偶)(1963)
大李、小李和老李(电影)(1962)
小蝌蚪找妈妈(1960)(世界上第一部水墨动画片)
一幅僮锦(1959年)
雕龙记(1959年)
猪八戒吃西瓜(1958年)
谁唱得最好(1958年)
火焰山(木偶)(1958年)
金耳环和铁锄头(木偶)(1956年)
我知道(1956年)
大红花(1956年)
小熊的旅行(木偶)(1955年)





来源:中国动画网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国治模拟精品屋 ( 沪ICP备15012945号-1 )

GMT+8, 2024-11-18 07:28 , Processed in 1.110351 second(s), 18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