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MU618社区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568|回复: 0

[转贴] 揭秘:古代悬棺是怎样“飞”悬崖上的

[复制链接]

签到天数: 110 天

[LV.6]常住居民II

发表于 2009-2-9 15:55:2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揭秘:古代悬棺是怎样“飞”悬崖上的
-----------------------------------------
文裁缝


  
悬棺属崖葬中的一种。葬址一般选择在临江面水的高崖绝壁上,在悬崖上打凿数个孔钉用木桩将棺木置其上,或者将棺木一头置于崖穴中,另一头架于绝壁所钉木桩上。人在崖下可见棺木,“地仙之宅,半崖有悬棺数千”,悬棺因此而得名。同天葬、水葬一样,悬棺葬是一种古老神秘的丧葬形式,是中国南方古代少数民族的葬式之一。千百年来,悬棺始终像一个谜团萦绕在人们的脑际:古人为何要把棺木高悬于千仞绝壁之上?重达数百公斤的悬棺,是怎样被安放在那些水流湍急的悬崖绝壁上的?“岩上有棺材,金银千千万,舍命难得来”的传言是真是假……
  中国的悬棺研究,正式开始于上个世界40年代。1946年,一批中国史学界、人类学家、社会学家首次考察了四川省珙县、兴文悬棺葬时,开始使用“悬棺”这一名词。据最近的调查研究发现,悬棺呈点示分布在川、黔、滇、湘、桂、粤、浙、赣、闽、皖等南方诸省。部分地区的悬棺葬附近还有崖画。各地的悬棺中,福建武夷山地区属春秋战国时期,大多采用整木挖制的船形棺;四川珙县一带属元明时期,多是整木挖成的长方形棺。

绝壁上的武夷山悬棺
  武夷山,我国悬棺葬俗的发源地,悬棺葬俗可追溯至夏禹时代,随着武夷人的迁徒、文化的交流,这种葬俗波及到南方的十几个省、区,成为我国南方古代少数民族的一种具有普遍意义的文化现象。
  悬棺葬共有3种悬置方式:一是木桩式,在峭壁凹入可避风处,凿孔插桩,架棺于上;二是凿岩式,凿岩为穴,置棺于内;三是自然洞穴式,利用岩壁天然缝隙或洞穴,置棺于内。木桩式、凿岩式悬棺目前分布最集中的地方是四川珙县洛表乡、曹营乡和贵州的修文六广河。四川珙县洛表乡悬崖峭壁上现存放着250多具棺材,长江三峡沿岸的风箱峡和大宁河畔的悬棺遗迹,更是达300余处。
  相传诸葛亮入川时,乘船经过长江西陵峡,突然患了重病。他不是真的病了,而是犯了心病,他花费了一生的时间写成了一部兵书,一直带在身边,因为一直没有找到可以传授的人,因此不知道该把这本兵书如何处置。思来想去,诸葛亮决定将兵书臧在一个常人难以发现的地方,并在兵书上竖了一把宝剑,用来守护兵书,让后世有胆略才识者去取。
  此事办成后不久,让一个吴姓的人知道了此事,于是派两个会飞檐走壁的大盗偷取。船行到兵书之下时,吴姓人抬头一望,果然见半山崖上的兵书宝剑金光闪闪,急命两个大盗火攀岩盗取。谁知,忽然狂风大作,飞沙走石,两个大盗心中一惊落入长江浩浩荡荡的江水之中。兵书上显出“有才者取,无才者亡”八个大字。此后,再也无人敢对兵书宝剑动非分之想。
  经考古学家的实地考证,所谓长江三峡上的“宝剑”,是因绝壁上的石灰岩垂直发育而成的突出石块;“兵书”则是半山腰岩隙中的几块匣状物体,正是琅代的悬棺。相传,曾有一位采药人,从山顶垂直下落进入穴中,打开悬棺,从中取出铜碗、铜剑等物。
木桩式悬棺
  就像古埃及的金字塔一样,悬棺的发掘充满了轶闻。上个世纪三十年代,一位姓陈姓地方官为了探究当地僰人悬棺的奥秘,雇用两名樵夫从绝壁上掀下两具悬。其中一具运到一处学校供展览考察研究之用。谁知道没过多久,两名樵夫都遭意外惨死,陈姓官员也遭到了很多诡异之事,爆病而亡。这件事慢慢传开,学校里一片恐慌。
  第二年,一位中央政府的赈灾官员来到此地赈灾,看了悬棺及棺木中遗骸,心中生出很多蹊跷。他对校长说:“文王择及枯骨,古人遗骸何当玩弄?请以礼瘗之”。悬棺遗骸归葬后,这位官员心中难安,又写了一篇诔文来:“霜凄凄兮露瀼瀼,风雨剥蚀兮日月迎将。翳何人兮骨骸坚强,胡不速朽兮恋此高岗。恶有报兮善有庆,毁棺露骸兮吾意凄惶。山之广大兮地厚无疆,以为宅兆兮永此潜臧。臻百福兮降百祥,千秋万岁兮无厉无殃”。
  悬棺葬工程艰险,耗资大,主要在贵族中盛行。悬棺是一种处置死者尸骨的特殊方式,对富有深厚文化涵的丧葬方法,至今存在着许多令今人费解的玄疑。一具冷冰冰的尸骨,一口沉甸甸的尸棺,如何会“飞”到那高高的悬崖上?悬棺如何安葬?
  《稽神记》中载:“建州武夷山,或风雨之夕,闻人马箫管之声,及明,则有棺椁在悬崖之上。”南朝人顾野王把武夷山中的悬棺神仙的墓葬,号“地仙之宅”。当地的百姓也把悬棺之处称为“仙人葬骨”之处,武夷山的一些洞穴因此就有了仙机洞、升真洞、换骨岩之类称法。说悬棺是神仙所为自热不可深信,但这些说法流传许久,足以说明悬棺葬法之奇。
  中国学者曾采用绞车、滑轮等机械装置,把一具重约一百五十公斤的“棺材”吊进了一个水面二十多米的悬崖洞中。时文声称,此举“重现了二千多年前古人吊装悬棺的壮观场面”,从而“解开了中国悬棺这一千古之谜”。但是,由于脱离了距今千百年的时代和深厚的社会历史背景,说古人采用绞车滑轮之类的技术实在难以令人信服。
  清代许瓒认为,古人利用雨季水位抬高,用船载棺椁将运进预先选好的洞穴里,等水位降低后,棺椁便留在了悬崖绝壁上。
  有人参照东南亚琅代居民安葬瓮棺的办法,提出一种设想:依靠绳索、长梯之类的攀缘工具,将尸骸、板材、殉葬物品和制棺工具等一一包裹,借个人的力量运送到选定的洞穴中,然后现场制棺成殓并予安葬。
  还有人根据在悬棺葬遗存的考察指出,古人可能通过架设栈道、升置悬棺的方式设置的悬棺。
  逝者长已矣。无论种种推测如何,总存在着许多难以解决的疑问。惟有恢复到古人生存的环境、民族地区特有的人文风情,才可能最终解开悬棺到底如何安葬之谜。以今日之情竟推测古人之事,难免会有闭门造车、缘木求鱼的困惑。
  虽然种种疑惑难以释解,但由于三峡大坝的修建,人们终于有了接近历史真相得机会。昔日高不可攀的悬棺,如今随着水位的增高临近了游船旁边。

三峡悬棺
  2003年,三峡大坝蓄水水位达到110米,高峡出平湖,曾经高高在上的悬棺,终于渐渐的接近了日益上涨的水平面。6月3日,“凤凰1号”船只载着工作人员,实地考察了一个面积只有几平方米、重叠装有两副悬棺的山洞。工作人员用所带器具对悬棺上下以及洞内洞外做了专业检查后,把悬棺边缘的灰尘腐木等作了清理。
  在正式的考察研究之前,有人按当地习俗先在悬棺面前焚烧了纸钱,然后紧香为悬棺叩头。随即,有两人拿出一块红布盖在棺材上,将一挂鞭炮挂在船边炸响。所有在场的人无不神情肃穆。这是当地与死人“打招呼”的仪式,当地人凡是要动死者的东西,一定得先经过这一仪式。
  仪式过后,工作人员开始小心翼翼地起棺。他们将第一副悬棺的天平盖起开,动到了船上。该棺木是双层棺木,里边垫底木板厚约15厘米。该木板被起走后,用口袋在第一副棺材里装走半口袋不知名的东西,还将一长约50厘米的东西用报纸裹走。
  开启了第二副悬时,出现一根长约70厘米的神秘物,也被他们精心包裹带走。据文物专家讲,在第一口棺木中没有发现文物,在第二口棺木中发现八件铜质矛,矛上有人头像、铜葫芦、长宝剑,宝剑上面还刻有文字。
  每口棺木头上都有两个孔,专家介绍说是悬挂悬棺时用的。棺木两边尚有红黑白色的花纹,是涂制的油漆剥离后的残骸。
  经过鉴定,专家人为悬棺系战国时期安葬,距今约2000多年。悬棺内发现了青铜巴式矛、巴式戈、巴式柳叶剑、青铜刻刀、青铜凿子、青铜洗盘、古剑饰、玉珏等数十件珍贵文物。三号棺内发掘的巴式柳叶剑可能就是相传的“兵书宝剑”。
  对悬棺发掘并进行系统科学的研究,在我国考古历史上是罕见的。悬棺葬研究是一个多学科交叉的综合性课题,其中任何一个具体项目,几乎都是悬案。一个个令人神往的“悬棺葬之谜”,或许会随着人们研究的不断深入而得到解决。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国治模拟精品屋 ( 沪ICP备15012945号-1 )

GMT+8, 2024-12-23 19:23 , Processed in 1.054687 second(s), 18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