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柏文、麦加登、洛狄民、星星叫……这些名字说的都是谁?看到的人十之八九都会摇头,其实,它们指的就是《变形金刚》里的擎天柱(柯柏文来自“Convoy”的音译,某一代Optimus Prime的另一个名字)、威震天(Megatron)、补天士(Rodimus)、红蜘蛛(Starscream)……前者是港版译法,后者是上海电影制片厂引进《变形金刚》时根据角色个性重新翻译的名字。
一个国家的动漫产品输出到使用不同语言的另一个国家,必须要进行包括作品名称、角色名字、对白等在内的一系列翻译工作。和对白翻译不同,作品名和人名的翻译可以意译,如擎天柱等;也可以音译,如柯柏文等。这是一道不能小看的工序,翻译得好,该作品就更容易被输入国的消费者接受,有利于扩大产品的影响力和销售额。
人名翻译以意译为佳
不仅动画作品如此,引进漫画的翻译中也存在这种有趣的差异,尤其是港台地区对日文原版漫画的翻译。
对同一部作品的翻译,港台两地表现出两种风格,简言之,台译以俗取胜,港译以怪见长。这点从书名就能看出来,比如和月伸宏的《るろうに剑心》(据说日文并没有“るろうに=流浪人”这个词汇,此为作者自创),台版叫《神剑闯江湖》,听起来又神气又有武侠色彩,可惜俗透了;港版叫《浪客剑心》,这个名字比较贴近,不算太怪,还比不上《男儿当入樽》、《狐忍》这类港式译名。
台湾翻译书名可谓是极尽吸引读者眼球之能事,诸如《单身宿舍连环泡》、《惊爆危机》、《男同学饲养讲座》、《哭泣杀神》等,让人一看就觉得此书劲爆,产生购买的想法。另外,台版译名还喜欢跟流行风,某部作品一红,之后出现的作品不管内容怎样,都爱取类似风格的名字,比如《麻辣教师 GTO》走红后,就出现了《麻辣妈妈》、《麻辣开锁王》、《麻辣棒球》等。
相对于抢眼球和跟风的书名翻译,台版漫画翻译中的人物名字和特有名词还算比较恰当。
不过早期并非如此。那时习惯把漫画中日本人的名字改成台湾化的名字,于是就出现了很多乱七八糟的怪名,比如《七笑拳》,姬乱马?钱小茜?其实,就是《乱马1/2》。
进入授权时代后,人物名字的翻译不乱来了,一般是原来叫什么就直接用什么,并对以前乱翻译的进行了改正,但有些已经深入人心的译法则不作改动。最具代表性的是手冢治虫的《BLACK JACK》,当初译作《怪医秦博士》,后来台湾时报出版社拿到授权后,将其规范为《怪医黑杰克》,这名字比之前那个好,但香港文传版(“文传”即香港文化传信集团有限公司)还是坚持沿用了原来的名字。手冢的另一部作品《鉄腕アトム》,早年台版叫《原子小金刚》,港版叫《小飞侠》,后来在出版浦泽直树根据这作品再创作的《PLUTO》时候,作品中出现了ア トム这个人物,港版将其名字译为“阿童木”,让人看着很舒服,台版(东立)却继续沿用小金刚这名字,于是出现了这样让大陆读者难忍的台词——“你?你就是那小金刚吧?”
总的感觉,在动漫作品的人名翻译上,意译的做法更好一些,因为很多人物的名字都有内在涵义,能表现角色的作用、形象特征和性格本质等,如果简单地音译或仅根据字面意思直译,就很容易丢失了这部分含义。比如《变形金刚》中的Hook,在片中它是个吊车(hook在英语中有吊钩、钩子之意,这个取名就是根据它的形态和功用),意译成“吊钩”就比直译成“汉克”贴切到位。同理,对Cliff jumper,“飞过山”的译法能传达一种轻快、敏捷的感觉,当然好过“跳崖者”的叫法。
音译易受方言影响
之所以出现翻译上的差别,不仅在于是否考虑到被译词的涵义,更多时候是由于文化背景和用语习惯的不同。
台版在翻译外国人名的时候倒比较接近大陆的习惯。日本漫画里经常会出现些外国人或架空世界(即虚构世界)中塑造的外国人,这些人的名字往往用片假名写,要先翻成英文,再翻成中文。台湾的主要通用语言是普通话和闽南语,在语言习惯上和大陆相近,翻译外来作品的时候遵循信、达、雅,字的发音也有比较明确的规范。有时,在台译漫画中会看到一些奇怪的字符(其实是台湾使用的注音文)或者在对白里看见“虾米(什么)、歹势(不好意思)、夭寿(该死、不象话)”等词汇,那些是闽南语的读音。
与这种使用闽南语读音进行翻译的做法相似,使用粤语的香港在翻译外国人名时常会先考虑粤语的发音。我们看港版足球漫画有时就会感觉摸不着头脑——碧咸是谁?白必图是谁?换个说法就知道了——贝克汉姆和贝贝托。
网友“希治阁”认为,粤音翻译首先讲究“言简”,粤语中没有儿话音,任何“尔”“儿”音的字都不可能出现在翻译中,粤语的特点是有入声,所以“碧咸”(粤音是bik ham)两个字就能把英文音节完全表达清楚,不必用贝克汉姆(普通话Beikehanmu)那么复杂,诸如“克、姆、特、普”等表示辅音发音的字均可省略。
其次,粤音翻译讲究“意赅”, 人名翻译喜欢译得像中国人的名字,这是香港高度的市场化原因使然,要让受众群读起来感觉朗朗上口,有亲切感,比如“柯柏文”“麦加登”,不仅像中国人的名字(姓柯、姓麦),而且发音符合平仄规律——这点恐怕只有懂南方方言才能体会出韵味了,经典的译名还有柯德丽·夏萍(即赫本),夏萍这个名字被认为比“赫本”二字更具女性魅力;希治阁(粤音是hijigok)则是希区柯克。
可见,港版的粤语音译体系是从粤语的实际出发,结合当地文化实际而约定俗成的产物。像《变形金刚》这样大规模使用意译,在我国并不多见,各个角色的译名花了很大功夫,体现出非凡的创造力。撇开措辞习惯和发音差异造成的隔膜,“红蜘蛛”虽然不忠于原意,但“星星叫”也实在太“雷”,至于“星啸”又太书卷气、不通俗。
虽然大多数人都高度赞扬《变形金刚》中对各个机器人的意译,但我们不能据此认为动漫作品翻译中意译就一定好过音译。总的来说,音译和意译各有优劣,一方面取决于翻译者的语言习惯和个人喜好,另一方面译文品质优劣也是件众口难调的事。
来源:中国文化报
[ 本帖最后由 paku 于 2009-7-18 05:48 编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