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帖最后由 money_114 于 2010-7-1 03:08 编辑 0 c' Y+ r* [6 F6 e; H
% I; E+ t8 f5 s+ {- i
前言:
- X" x9 g- k7 h$ k发布这个版本前,我实在不知道有多少人会喷这个帖子,但是我想说明的是,三国志3是个经典,但是也有非常矛盾的问题,在游戏中文武双全的将领在政治力上和智力上的数值都非常的高,其实这是个误导,政治力,顾名思义,主要是内政上的建树,那么我们如果拿个比较典型的人物(张辽)来对比一下,他的政治力是68.可是这68的能力值是否能说明他对城市的建设甚至是商农的建设有贡献呢?不!他的作用只是体现在传统的战略上。所以68的政治力并不合理。所以我的结论得出,这个游戏中大部分的武将都被分配到了很可观的政治力,这样是不合理的。另外还有一个比较突出的问题是陆战和水战的数值上,北方将领利于陆战,南方将领利于水战,这是大家都知道的,但是游戏中根本没有把这个问题区分开,我们拿一个武将(夏侯惇)来看一下,他的陆战是90,我不想说什么,但是他的水战竟然达到了76,比某些南方水军将领还高,这就有些不可思议了,那赤壁之战还打个什么啊。最后一个问题就是武力的问题,虽然武力数值主要是体现在单挑上的,但是在游戏中,很多手无缚鸡之力的文将都被分配到了令人咋舌的武力值,比如诸葛亮,按照史书上的描述,他的武力最多是10而不是60。历史上三国演义的英雄们不会在这个修改版的游戏中发光了,没有三英战吕布的史实说明吕布在武力上并不是100.部分人物的年龄修改,关羽比刘备大,赵云比刘备大而且只是个武夫(警备队长)。类似修改等等。+ o# F; M: }* h% \5 m+ d
2 y" `2 S" ~; k' Y8 R看了上面的叙述,大家应该有点了解了我想说的是什么了吧!(还不明白?汗!!!)
: _/ l9 V5 q( K) V' G
" y, _# M# ?; l$ T j$ u: }就是说:武将的政治力将不会有高数值了(个别除外),而北方将领的水路战数值将出现差距化,南方将领同理。文官的武力大幅下调,他们毕竟是体现在内政或者是智谋上的。而大部分武将的智力将会下调,不会出现你给他个宝物就能升级为军师,这太邪乎了。( t' U6 c+ B' R" r/ f j$ Q
2 l! U. j0 R; [3 A优点:南北方将领的战场不同,优势也不同,文官就是为内政而生的(武将在内政上的利用率基本没有了),在战场上的利用率也大大提高(计策的成功率会比武将高),单挑中不会出现文官竟然战胜武将的情况,不是将军的武官毕竟也是武将,被原版游戏中高武力的文官战胜,这太说不过去。( X/ A) q1 j% |/ @
, e8 t) Q9 g7 C R+ Y3 M) D缺点:大部分喜爱三国演义的玩家会出现极度不适应的情况,包括我。甚至会喷帖子。* f i1 P, U1 R! {0 p. U+ d
6 D% r) u( C% R( v2 @ c* E$ l" H/ i" o6 g5 u" q% {9 d% E' r9 I
* e% ^! @1 ], C如果大家不喜欢,在这里先对不住了。
* _; r+ N% N: ~ v2 N. g+ k: `2 G: g; _1 a# `& y' E
' G9 @6 n! |" m3 Y. L" D' d. f8 _! X
: u: {) j. c# Z& t4 I# G4 C
3 f$ h i& o% {& y8 `下面我发一点演义中的一些误导和史实中的真相:
2 D3 f) P! Y e9 Z) s' m D+ a
$ d: l) ?1 P7 F P+ t, B+ Z& q& h$ J& m5 X2 m7 E+ O3 w& G
: o2 z5 G/ B" c, ]4 l$ R" ]很多人把三演当正史,以为书中写得皆为真、虚实不分。
7 X; Y7 w9 b. @ N& I# [% n
! \8 j2 d! C w+ r$ m$ b3 v2 _& @1.桃源结义∶正史并无写到三人有结拜 只提到情若兄弟(年龄:关羽要比刘备大) ' @2 I0 D5 E+ k4 f
6 z4 k$ n/ g M. Y; L" H2.温酒斩华雄∶实华雄死于江东猛虎孙坚刀下,三演反把孙坚写成是华雄的手下败将,这对孙坚太不公平了。 1 U# X; g' J& O3 m3 [9 ]
9 ~. W% c3 Y# X3 |" b" m, a$ \+ s3.三英战吕布∶吕布实被孙坚击退.. (公孙瓒没有参加讨董联盟,所以刘、关、张三也未曾参加,也就不会有虎牢关三英战吕布。)
. f! ]; e$ T( f0 `' _& P/ X9 M# h( C4 n3 t" E, ^* w! R$ T
4.十八路诸侯讨董卓∶只有后将军袁术,冀州牧韩馥,豫州刺史孔?,衮州刺史刘岱,河内太守王匡,勃海太守袁绍,陈留太守张邈,东郡太守桥瑁,山阳太守袁遗,济北相鲍信,广陵太守张超,长沙太守孙坚和曹操只有这十三家,孔融当时正忙于对付黄巾贼,不可能分身去讨董,陶谦当时只有贡献一些金钱,并无参加战役,马腾当时尚未接受招安,怎可以参加讨董行列,当时公孙瓒正要对付鸟桓,亦不可能参加讨董行列,至于张杨当时和刘备一样,只是义勇军,而刘备当时亦只是跟随出证.
0 A' i3 w& t# h- r8 N7 Y0 F
E$ U* Q# G; p9 r' S5.斩颜良,诛文丑:斩颜良确有其事,诛文丑的却是曹操的部下所为。
4 v9 k3 O$ a# j1 J
( Q. o7 q" T/ C, k. Z6.张飞鞭督邮∶实乃刘备所为 + x- g( S6 D$ k# a( A5 T
; w; G8 a5 ]0 R) ]* ?: x \$ H7.徐州诛车胄、古城斩蔡阳:此乃刘备所为。
. m. }3 o8 \5 o% _" X. B
8 Q1 `: v( L3 `8.土山约三事:那次战役关羽是战败被擒,并非有“土山约三事”如此堂皇之事。 ' n6 T3 y; @- n7 B
4 o _0 J5 E: r3 i" {% j
9.曹操献刀杀董卓:曹操认为卓终必败,不领董卓情~逃归乡里..曹操献刀,不见正史..应是虚构 9 A3 j6 F' |8 x. {6 P# i9 K4 U
" ^) c# [% k, A" i, H- t" `1 _
10.连环计∶无记载有貂蝉之人 吕布与董卓争夺一婢女而起
# J7 u$ Z) `. x: }& U, G! K! a1 u8 h% P* k9 N+ x6 m: S' T2 z# Z& b
11.关羽降曹∶无特别记载应为自愿(在三演所编造的关羽投降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为了“保护二皇嫂”,但这是与史实不符的。根据史书记载∶刘备到徐州后,屯兵小沛,命关羽守下邳。刘备的妻子应该随刘备住在小沛,而不是住在下邳。曹兵进攻小沛时,刘备战败逃走,妻子在小沛被俘,而不是随关羽在下邳投降的。也就是说,关羽在投降时,身边并没有什么“二皇嫂”。) * g2 h0 h4 i4 V# a5 b
7 W) H6 J( X9 h0 c. `2 _
12.过五关斩六将∶ 此五关相距甚远 也无联系 虚构剧情(关羽离开曹操后,直接从许昌南下往汝南投奔刘备,并未发生过五关、斩六将之事。) / t; p7 I1 ?) h8 X+ }
+ s( k2 c9 a1 \3 y( p+ {% y
13.被斩的六将∶三演说被斩的六将是孔秀、孟坦、韩福、卞喜、王植和秦琪,而这几个人都不见史书记载,连名字也是虚构的。他们的出场只有一个任务,就是挨关老爷一刀。 $ G4 m F5 ^& y% U3 E+ Y2 {
- _+ S6 I! B: Y
14.孙坚之死∶孙坚死于砚山...由于单骑轻出,只带几名随从遭黄祖设伏以落死及流失射死
, S3 e& p Y& l. a' P: B7 I- L* p" }: }8 @' s! }
15.孙策之死∶实乃遭刺客暗算 不治(在攻打陈登的途中亦是单骑轻出,不过更夸张…只有自己一个人去打猎...无巧不巧被许贡的三名家客给盯上(许贡死于孙策之手)即做孙策晓勇,但脸上一箭,受创极深虽有黄盖等人后来极力抢救但仍回天乏术) 9 T* {' @' h1 J5 }
' y# V( ]- _) U+ |6 w9 F16.徐庶之智∶徐庶在正史上记载太少。。。无名过客而已 2 z3 `6 q I6 _2 q
# u; J% N) d4 u5 {, Q2 t4 q( A17.徐庶进曹营:曹操南征,刘备和诸葛亮、徐庶等南逃,乱军中,徐母被俘,于是徐庶告别刘备,进曹营; 1 D* m. ^+ u! r+ p
18.火烧博望∶非诸葛实乃刘备手笔.. 发生在建安七年,而建安十二年,诸葛亮才出山。
3 V5 o( t- W# X0 R( N
0 h& I- m! Q- h9 f. o# w" C19.糜夫人伤重跳井自杀、超云推倒土墙盖井∶正史记载..甘夫人和糜夫人在当阳皆安然无恙..故也没有超云推倒土墙盖井的事情啦 ^^
" u) L$ o& m; Q% G$ F6 w1 _1 S1 S8 f5 ~: F; R7 I2 _ }
20.长板坡七进七出∶赵云护送家小撤退 十分平淡 ( @# s( u& X% ?, a
# v4 u, Y- m- s
21.怒吼长坂桥∶曹军夏侯杰因此肝胆俱裂被吓死= =|| 是小说的夸张手法.. 1 p1 O# i* X+ o( T6 O
L6 x3 U; C% B R0 ?& e% w4 Z
22.苦肉计∶正史上确有黄盖诈降曹操一事..但苦肉计置疑.. 7 t; p6 W+ |% h2 o$ W- z
: ]; z1 ?0 ~. g
23.舌战群儒∶无此事 诸葛面见孙权而已..诸如舌战群儒、智激周瑜、群英会、苦肉计、连环计等均为虚构。
9 R. [0 }2 q4 v- J) I) c/ D$ g
7 P, ~/ f- B* Y4 Z: C24.孙夫人投江∶孙夫人与刘备的婚事,本来只是历史上无数次政治性联姻之一。是孙夫人去荆州..并没有刘备跑到东吴去娶亲。这里并没有多少男欢女爱的色彩。二人成婚之时,刘备已年近半百,而孙夫人不过二十上下,年龄相差约三十多岁..一个是贪图皇位的枭雄,另一个是任性而为的骄女,彼此互不信任,何来欢爱?所以,刘备入益州不久,孙权就“大遣舟船迎妹”,而孙夫人也毫不犹豫地回了娘家,还差点带走了刘备的宝贝儿子阿斗。从此,她一去不返,杳无音信,与刘备恩断情绝。后孙夫人投江自尽是假,没有此事..刘备呢?占据益州之后便娶了寡居的吴氏(吴懿之妹,刘璋之嫂),也看不出对孙夫人有什么留恋。正因为这样,在《三国志.蜀书.二主妃子传》中竟没有一句话提到孙夫人!史书上没有记载孙夫人的最后结局,但可以肯定,她是绝不会为了刘备而殉情自尽的。 $ t: \, N3 v# e9 X
9 ? |+ ^0 Q9 C0 Z! g0 D( P25.智激周瑜∶此诗(索二乔)出于曹植之手。。。当时还未出现
0 s1 \; B6 e! R
( ~8 \# y- a" _5 U- k3 ~* o26.周瑜智算蒋干∶实蒋干赤壁后游说周瑜。。。。。不成(历史上的蒋干没有说服周瑜,就回来了,称赞周瑜雅量高致,并没有中计,而且这件事发生在赤壁之战几年以前。) ( M6 b. @4 c$ D2 Q
5 {' E$ ]; E8 \' {' t
27.庞统连环∶并无记载 连环是曹操之决策,庞统未曾参与过赤壁之战。 ' b/ I; `. _: U' X" c( @
2 T+ }' D0 U, @28.草"船"借箭∶无此事,此乃孙坚、孙权父子所为,分别发生在跨江击刘表和濡须之战。(三国演义之祖【三国志平话】中借箭的是公瑾。) 2 L1 {. Q9 t+ Y9 q- r0 T8 F
7 N3 m' h' e( L3 r7 F29."草"船借箭∶在唐代时 张巡在安史之乱中,曾在夜间用草人垂下城墙赚了令狐潮几十万只箭 ←(这是补充..) 6 t7 r4 `! ~, B) ~% k
综合(20)(21)就变成草船借箭哩
0 b" F y* M/ o% _, D# `* C$ y
30.乞求东风∶纯属虚构(借东风──冬至时日,多有东南风,此乃曹操之天灾,非人为;)
# z |2 ^2 [# t" }4 Z+ U5 F" U5 i2 V' ~+ C$ e& ~$ B
31.华容道关羽义释曹操:这是作者为丑化曹操,树立关羽的高大形象而虚构的。在华容道拦截曹操的是刘备,但是他去晚了,所以被曹操跑掉了。 # K/ y) i: p! w* K
2 g) | V4 ]8 s5 B* ?5 a& | D6 e32.战长沙:刘备南征荆南四郡,四郡守望风而降,黄忠便随长沙太守韩玄同降,并未发生战斗。
1 j) A6 Z. v G4 r0 i5 A0 Q2 `! C0 J* j8 T0 Q
33.刮骨疗伤:此时华佗已经死了两年,因此并非华佗所为,似乎只是一般的军医所为。
& y) [6 Z, G( u7 G6 O% f, z8 S% H! t0 O( \3 i4 p) y6 b
34.诸葛三气周瑜∶周瑜当时并未注意过诸葛亮。。。极少碰面…从赤壁之战结束到周瑜病逝的两年间,诸葛亮正在零陵一带搞后勤工作,根本没有和周瑜见过面。至于周瑜病逝后,蜀国吊唁的代表是庞统,而不是诸葛亮。
: v9 Y% ]1 V$ c" _( l0 B6 i! d+ \
! `5 S8 ?/ w' {) `4 u35.征汉中:征汉中时的前线总指挥是刘备,诸葛亮留守成都搞后勤工作。 - u4 w& ^0 N/ P7 O! Q. l, g/ T: X
) }6 k! f4 k# h; v: n, f0 v- g
36.赔了夫人又折兵∶单纯的政治婚姻。。。。。无他
" ?6 Q- [. j U$ H7 E4 D8 f: R) N) ~( U4 C
37.周瑜之死∶周瑜死于巴丘 操劳过度 + A" @: O1 A8 E0 `
- I0 o% Z% `8 W38.计借荆州∶实乃鲁肃之计 以刘抵曹
/ G8 S% R) o% k6 ?
/ e1 ]4 ?- P' s& n1 M39.马腾讨董卓∶马腾和董卓等是一路人马,不但没有参加讨董联盟,而且还帮助董卓镇守长安。 / O5 ?8 l! s$ f8 r+ K
( _2 P: `, m- g' f7 {
40.马超兴兵∶实乃背父 叛乱(至于马腾之死,并非马腾谋诛曹操被杀,马超起兵报仇,而是马超起兵反曹,所以马腾被杀。)
8 n, e9 j! J* L5 a0 f0 `$ W0 f8 ~1 t( F% S
41.取蜀攻略∶由法正 庞统完成。。。。。。。 3 V0 m: i% V9 S ?$ P0 Y$ C3 Y1 o
1 ~9 V4 f+ D# \3 F( g
42.张松献地图∶刘备入蜀后,拉拢法正与张松,并询问蜀中的兵马粮钱等情况,于是张松绘制了《西蜀地形图》。 6 i4 e3 X% R* r# I F j2 Y
6 @ x( D( M5 m2 f# Z, M( j
43.乔国老应是"桥国老",还有和乔玄并不是同一人
! X: I3 @ V' M. ~. M* O6 Y Z4 |$ M
9 y' v+ J4 M6 H+ O) I" c1 X3 \44.貂蝉∶存在置疑…但王允的确有个导致董卓与吕布反目的侍女 5 A( G" j+ j% L# U/ O M
3 a. [& B8 B, x6 X
45.刘岱∶正史有两个刘岱,反董卓联盟的刘岱和曹操手下的刘岱并不是同一人 1 d" M @% S5 B, G* `
3 ` T; R1 a+ y46.韩遂几岁∶演义中,曹操问韩遂几岁,韩逐答四十,此处错误,此时韩遂已经七十多岁了
5 z' b* N9 ^4 _, o/ C3 O! y
8 O( f" N3 ?; y5 r$ ?' E, \47.关羽单刀会∶按照《三国志.鲁肃传》和韦曜《吴书》的记载,并不是关羽到鲁肃那里去赴会,而是鲁肃到关羽那里去赴会,“单刀赴会”的孤胆英雄不是关羽,而是鲁肃。 而三演本末倒置, “单刀”乃军士之兵器佩刀,而非大刀。
( B/ @0 u- S/ C6 ]" F( c7 m9 \5 w/ v6 i$ P; }7 k+ ?
48.关羽与同僚∶关羽与同僚的关系很不和谐 3 ^+ p7 b# t4 v7 S
(1)马超∶听说马超归附,对其不服,写信给诸葛亮,问“马超的才能可与什么人相比?”(《三国志.马超传》) 2 j9 K' ]# q% n
(2)黄忠∶听说黄忠为后将军,愤怒地说∶“大丈夫终不与老兵同列!”(《三国志.费诗传》)
1 Q0 j& N( u& H7 ?3 l' r(3)糜芳∶“为南郡太守,与关羽共事,而私好携贰(私人关系不和),叛迎孙权。”(《三国志.麋竺传》)
& k: o+ Q$ A4 f: l: p(4)士仁∶“与羽有隙,叛迎孙权。”(《三国志.杨戏传》)
# E& Y" T0 D% u3 ^& K5 C(5)刘封、孟达∶二人镇守上庸,关羽在襄樊之战中请二人发兵相救,二人坐视不救。
) y) N# j+ \" \. b(6)廖立∶在丞相掾李邵、蒋琬面前评论关羽“怙恃勇名,作军无法,直以意突耳(凭恃英勇的名声,带兵没有章法,简直是主观蛮干。”)(《三国志.廖立传》) 2 u5 x) B4 ^0 C2 [1 n. J
(7)潘∶“亦与关羽不穆(不和)。”(《三国志杨戏传》)
3 |" N7 }1 s: O" b7 O& p; O- v: q
$ w( O5 Y. p) i49.关公与女色:曹公与刘备围吕布与于下邳,关羽启公,布使秦宜禄行求救,乞娶其妻,公许之。临破,又屡启公。公疑有异色,先遣迎看,因自留之,羽心不自安。如此看来,关圣大帝也有七情六欲;关于貂蝉,正史上没有记载。《三国演义》在吕布死了以后,也未对貂蝉作交代。关公月下斩貂蝉,大多史学家认为是虚构。如果是真事,关羽也太不配做男人了。 ! |9 C+ ^, [$ D; W, K9 V8 U2 B( Y
: D8 X! f% j6 }( `! j* R
50.关羽麦城凛然拒降:孙权使人劝降,关羽诈降,在城头虚插旌旗,从别门撤退,被吕蒙算到,半路截杀之。 ' q) I5 o& X K; M
$ h- \' f9 H6 ^ J6 n51.关羽亡命:《三国志.关羽传》说关羽“亡命奔涿郡(郡治涿县,今河北涿州市)”那么,他作为山西人,为什么亡命到了河北呢?史书并没有交待。三演中,关羽自述说∶“因本处势豪仗势凌人,被吾杀了。” 0 H: u6 Y1 n: w9 p
( Z4 B5 q, w* d' |. P4 a1 W9 e52.五虎将:刘备并没封什么【五虎大将】,只不过上面五人的军职是最高的,关羽(前将军),张飞(车骑),马超(骠骑),黄忠(后将军),赵云(翊军将军,最低),而且自从关羽伐魏,建安二十四年到章武二年短短四年间,关张马黄都死了...
l( o s- p) e& V s4 \5 P; M# v5 G8 n
53.《后出师表》:乃后人伪托,并非诸葛亮所作; 9 f- s7 p: G& ~* r( q( i( }
8 [' F7 T) Q( _' B3 O6 L54.追命吕蒙,玉泉显圣:不用说也知道是子虚乌有,不多说。
" n' W6 K7 K) X# L$ o2 [1 | k; X# B* l) F4 i P* K
55.八阵图石伏陆逊∶置疑 ( x& g" {: P$ L( N# o8 y
/ B! Y* ^ g7 i, }7 i
56.七擒孟获∶虚构 并无此事(历史上确有诸葛亮南征之事,也确有孟获其人。但七擒孟获《三国志》上没有记载,只是在裴松之引注《汉晋春秋》时说了一句“七擒七纵”,但具体过程没有记载。孟获后在蜀国任御史中丞,是文官。) " \2 ^" z7 `0 C9 R* e9 v1 p
! _ L6 _1 b' Z; d5 }; i
57.孔明伐魏∶并无七次 实伍次 输的没演义那么漂亮
4 @4 t+ g6 k0 X$ [5 \; U. C' Q* U1 z( N, p* z
58.火烧上方谷∶即是孔明差点烧死司马懿和魏延那回,纯熟虚构 ! v# _3 |$ H' o+ m5 n1 p
, l f2 m% u4 L4 f8 Q) ?59.六出祁山:诸葛亮伐魏五次,只有第一次和第四次到了祁山。
/ r7 M* z% H; x% I
+ x1 _+ F6 y4 K60.木牛流马:其实,木牛就是独轮车,流马就是今天很常见的四轮小拉车。一说木牛是四轮车,流马是一种头部比较尖的船。
& p$ w$ r( s: ]0 }4 j( j% ^5 {0 }- Q Q4 V+ n6 v% F, B
61.诸葛亮用兵如神:诸葛亮擅长内政治理,用兵并不是强项。 9 ]' G& |6 x' z
8 F$ h$ \* S% Z6 g% }0 |2 J& l# ]6 l4 B
62.死诸葛吓跑活仲达:确有此事,但并非诸葛亮遗计,而是司马懿心虚。“死诸葛走生仲达”的依据是《汉晋春秋》,但是作者又加了工。《汉晋春秋》的记载是:诸葛亮死后,蜀军秘不发丧悄然撤退,司马懿有所发觉,驱军追赶。两车相近时,蜀军长史杨仪命蜀军“反旗鸣鼓,欲向魏军”,司马懿“不敢逼”,只好退兵。当时在魏军中就传开了“死诸葛走生仲达”的笑话。蜀军“入谷然后发丧”。但是在《三国演义》中却成了蜀军推出一辆四轮车,车上端坐着诸葛亮木偶像,司马懿疑诸葛亮未死,故而退兵。
2 |- I; ]0 a; ?1 f' o, i9 h) W3 ^) p
- Z/ |; _: i' m/ Y6 R: x63.曹军潼关战马超事∶战斗确实很激烈,但是《三国演义》写曹操割须弃袍乃得脱则完全是为丑化他。实际上,潼关大战,曹操是赢家。 ' D* J) Q6 J+ p( Q
5 M% b4 Q7 d: d& R% S& O. l
64.曹真∶病死于洛阳,并非被诸葛亮写信骂死= =|| / F/ y- z7 y# D# t( d
, s1 I2 }4 Q: X/ ~* l& [& Z7 l65.诸葛亮骂死王朗∶王朗病死于228年,并未随军出战..王朗被骂死,完全虚构。 % j0 C$ h+ V# K1 U4 L8 z% |- @
2 r( C/ |9 c- U. a6 j" ]
66.马超战张飞∶正史上,是马超私自写信给刘备~~请求投降,并无二人大战~李恢劝降。
( H" a( c- f6 H% S* U7 R8 X9 u& N5 N/ L, |: T' l7 ~
67.空城计 ∶虚构 灵感应该来自赵云的空营计 (诸葛亮只是在最后一次北伐时才与司马懿相持于渭水。但作者写空城计又是有所本的,这个“本”就是《三国志》中的裴松之注所引“郭冲三事”,但它是假的。因为诸葛亮屯兵汉中阳平时,司马懿还是荆州都督,无缘与诸葛亮抗衡。当时诸葛亮驻今陕西安康县,司马懿屯今河南南阳,如此之遥远,何谈空城计?) 1 Q9 r& k( Q. V' I7 Q
, k4 @4 o+ z/ [* F& m
68.魏延反叛∶其实魏延才是受害者
+ c T/ G. V! y+ {" ~" w4 a% c/ M
( d7 i* z3 C* N* ]; S" G69.落凤坡落凤∶庞统进攻雒城时中箭死去,并非死于落凤坡。
4 T- I$ S S9 n
8 A2 y7 S) U& z, o70.黄忠战关羽∶纯虚构..并无关羽义释黄忠的故事..正史中~关羽嫌弃黄忠老…又怎会有“义释”。 2 J: E7 v7 q" S: v; C. u5 V3 ?
3 \: `( {, ?9 _% F$ o6 h3 l" i
71.关于年龄:几个主要人物的年龄,从大到小的排列是,曹操→吕布→赵云→关羽→刘备→张飞→鲁肃→周瑜→诸葛亮→孙权→陆逊。一些资料表明,赵云至少比刘备大二岁,赤壁之战那一年,赵云已经五十上下了;张昭比孙坚小一岁;关羽比刘备还要大一岁。 6 y2 T/ ~, h+ t; H7 Z
+ \' a0 a3 D. m1 q( z* A& |& u: S72.七星灯续命∶无需解释了。。。。。 / f7 c& M# @7 N' U/ `
$ H( E: c2 D* }, N O% \
73.周仓∶历史上没周仓之人…似乎是个虚构的人物。
G/ j7 Q& t! u9 |/ ^5 ]- J8 w# C0 `
, I" N: L' M/ t: B+ b6 R74.刘琮:献出荆州后,被曹操任命为青州刺史,封列侯,并未被杀。后曹操为了表彰他的功绩,迁为谏议大夫
6 P, q: [. |- E' R$ L6 ?, }! D; {: c' N- R3 w
75.彝陵之战:刘备仅带了四万多人,而孙权给了陆逊五万人。之所以能够取胜,不仅仅靠的是优良的战术。
( P; C1 z' r3 t ?0 X! }' T7 y& O" f: D9 H2 h+ T* C
76.青龙.蛇矛∶关羽不是用刀的…历史上关羽的兵刃是长矛…其实吕布的兵刃也是长矛,张飞的兵刃并非丈八蛇矛,而是一般的矛(青龙偃月刀和丈八蛇矛、方天画戟这样有个性的兵器对于塑造人物来说是很有好处的)
) }9 K9 \2 S" B
- c* P# N) u( b5 m/ T7 c5 K P77.赤兔马∶:赤兔马确为吕布所骑,但吕布战败后,不知去向…(关羽跨下无赤兔,为表达勇武形象= =|| 更虚构赤兔马为了关羽的死..绝食亡 (要是要绝食..吕布死时、就该绝食哩= =a)
. B# f @- V/ M* b5 e; [( ]& V1 m2 j$ F6 \: h0 q
78.刘皇叔刘备∶实为无稽之谈..虚构刘备被献帝称“刘皇叔”..来表达刘备是“捍卫汉室”…和曹操是“国贼”的假象= = 要是刘傋是刘皇叔..那刘表、刘璋哩? ' w2 J7 m% c, ~, d# Q! @
# l' Y9 t, y% N. F! A. t
79.孙尚香∶历史上并未提到名 只知姓孙
: Q: I; _* J6 I0 u# F4 t: m) z
80.张翼德∶真名 张益德 * a7 z H2 o$ I0 {
! ~3 t; P* {4 a. v
81.粗人张飞∶其实张飞一手好书法 精通美工画 文武全才 高硕书生形象 + }3 y7 g2 M8 w: ?: g8 H9 G
/ Y$ }8 r0 s* f% i
82.关兴∶一介文官…年轻的时候就死了。。。 3 N: a& n1 k1 u) h6 A' i& W
+ u7 |/ T; k& }6 b7 n7 D83.关兴复仇∶据《演义》所写,关羽死后,在刘备伐吴的夷陵之战中,关羽之子关兴和张飞之子张苞,都为其父复了仇,与史实并不相符。在《三国志》以及裴注所引诸书中,都没有关兴参加夷陵之战和擒获,处死仇人的记载。(另据《三国志.潘璋传》∶潘璋在夷陵之战中为孙权立了战功,拜官平北将军、襄阳太守,死于吴嘉禾三年(公元234年),在夷陵之战后还活了十多年。马忠是小人物,他的下落史书绝无记载。至于士仁、麋芳二人,以后也不见史书记载。他们本是一些平庸之辈,投吴后没有什么建树,默默无闻,史书也就没有记载他们的必要了。另据《蜀记》∶魏将庞德之子庞会,随钟会、邓艾伐蜀(在公元263年),因为庞德被关羽杀害,庞会为了复仇,诛灭了关氏全家,所以关羽没有留下后人。 )
( G% G* O: p r. n# t$ _6 q7 \ {6 j6 w+ u2 A9 X! X
84.张苞∶早夭
# l4 u7 E5 y! s2 S
) P/ E% @% `7 Z! \85.关索∶只出现下民间传说 野史中。。。。乃虚构人物
* n5 C) t' l6 q. Y2 y; |# o% o5 P3 r8 j- K$ R" F5 Z9 u+ E
86.关平,关羽的亲生儿子,在<三国志>里名字只出现两次的人~~ps:关羽还有一女,相传叫银屏,嫁与李恢之子。到了演义里,成了义子,还那么厉害?
# }5 e) x0 R4 v- m
* |# o6 G4 D- o! a% B87.刘备用牛血破张宝妖法:封建迷信 # y2 H- g( c; B z/ X |) n+ ~( ^
' m, D- [! w+ D2 s9 ?* b88.陈宫捉曹操:陈宫本来就一直在曹操手下,捉放曹的事发生于中平六年(189年)…陈宫开始跟随曹操在初平二年(公元191年)..故陈宫捉放曹是虚构滴
) c3 C0 L, Q5 j2 ]- a: C
( c' X: Y6 @8 K89.陶谦的为人和让位与史实不附。
. M8 e, h7 e* k4 n/ H. ^; ]4 A# t
90.文丑中曹操之计被杀 : J3 c1 q: s# v* k
1 h$ n$ l2 _; c
91.无左慈戏曹操
! p* M) U$ a( c! g& V: {9 u
" x2 _( {6 [# P/ x* B E* \* h92.无赵颜延寿
/ e+ u( v. M8 v% U1 j" h2 l& o0 C" f, l: m h0 s9 Q% i0 ~. V
93.托孤∶刘备临终是扥孤与孔明和李严二人
8 E9 O, \0 l( t2 D# Y; \' D0 m" m6 Z9 l1 R6 v! p
94.张郃∶张郃先后败于赵云、马超等人之手,这在高手动辄大战数十回合平手的演义中实在是少见的。只能说,罗贯中好像颇不喜欢张郃….(猜想跟三国志里那句蜀军自孔明以下都惧怕他 (张郃) 脱不了关系)而正史中~张郃也不是中伏,而是追击孔明时膝盖被流箭射中,跟庞统一样死的满衰的。 , G- j; u/ ]4 F
+ p: s$ |0 `# _5 K, c2 w95.史实无老黄忠计夺天荡山 " D7 |: ?5 A% z8 G
4 D/ _( w$ n' [' I! z96.水淹七军:此事件虽有所本,但与史实相差很远。此乃天灾,非人谋。虚构庞德抬榇死战,大战关羽,对于禁纯属污蔑《三国志》中的《关羽传》和《于禁传》都写得很清楚:时值秋天,大雨连绵,汉水暴涨,平地水高五六丈,关羽所带的荆州水军适应这种天气,而于禁、庞德带的是北方军,不适应水战,被洪水冲没,于禁投降,庞德被杀。 h+ V& K; i# t+ c+ ]5 h
' Q) a1 F: P- W& U1 c N0 [
97.七十二疑冢:曹操葬在高陵,没有七十二疑冢这一说。
! X+ ?6 T4 O( p
, n |6 a; _1 ^& C98.关于身材∶刘备172CM,张飞184CM,关羽203CM,曹操161CM,张松110CM,诸葛亮184CM;
) R" E! x5 z+ ], }8 Q$ F) B+ G. j1 B* c- M2 k7 R
99.气量狭小的周瑜∶刘备评价周瑜“器量广大”,程普评价周瑜说:“与公瑾交,若饮醇醪,不觉自醉”, 陈寿评价周瑜“性度恢郭”,另外洪迈、苏东坡等古人,在周瑜的人品方面,也给予了极高的评价; - O3 Z/ o) a# j) D1 Q- ] Y9 H. F
7 h, [- `- U. T
100.诸葛亮之事迹,仅三顾茅庐是史实,其他均为移花接木或虚构。6 `) f; ~# h8 i# _& ^5 q q8 q
0 ?# X8 ^4 [& D1 A, M6 ^3 s
|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评分
-
1
查看全部评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