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MU618社区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2891|回复: 2

[转贴] 诸葛亮破格提拔马谡为先锋的真正原因

[复制链接]

签到天数: 2 天

[LV.1]初来乍到

发表于 2008-1-15 18:58:1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武侯为何要破格提拔马谡为北伐先锋?


记得易中天先生在一次采访中说过:“中国人向来黑白分明,而我(指他的《品三国》)全给弄成粉红的了。”的确,很多中国人在看待历史名人的态度上,还停留在过去不是红脸就是白脸的基础上。好人绝对的好,坏人绝对的坏。而现实并不是什么黑白森林,而是灰色地带。很多伟人并非完美无缺,十全十美。我只举一个例子——郑成功是民族英雄谁也不能否认,但是可能有人不知道,他在内地与清军作战失利以后退守台湾,为了解决台湾人口少的问题,他命令士兵掳掠妇女以带回台湾,到了台湾以后又强制这些妇女与当地土人结合。在这桩史实里面,造成了多少家破人亡的惨剧,大家可想而知。
好了,废话说完了,请大家看文。



大家知道,刘备的遗嘱里面,并没有把军权交给武侯,而是让李严“主内外军事”。也就是说,李严才应该是全国军队的总司令,国防部长。但是刘备死后,李严并没有掌握全国的军权,而是被武侯打发到了江州主持那里的军事,以防备东吴的军事行动,充其量不过是个军区司令而已。蜀汉这个时候,全国应该有10万军队,但是李严能够指挥的,不过2万罢了。


李严是降将,资历又没有武侯老,胳膊拧不过大腿,只好如此。此事也说明了,蜀汉政治集团内部,并不像三国演义里描述的那样一团和谐,而是充满了各种明争暗斗。简单地说,就是荆州集团与本土益州集团存在着矛盾。荆州集团是权利金字塔的最高层,益州集团被压制在下面,当然不服气,要跳出来争权夺利。
武侯所有权利一把抓,“政事无巨细,咸决于亮”。然后,武侯平定南蛮,威信大增,益州集团的势头暂时被弹压下去。武侯领军来到汉中,次年228年,发动了他的第一次北伐。


北伐之前,汉中军区司令魏延提出了子午谷奇计。子午谷奇计的内容我不想再多说,大家可是去看吧主天使兄建立的精品帖子《魏延兵出子午谷的概率》,搜索一下就行。大家一般都认为,武侯不同意魏延的奇计,是因为风险太大不原冒险。我有不同的看法,提出来供大家参考。

自刘备病故永安以后,因为之前惨败的夷陵之战前后。蜀国的能征惯战之将与出谋划策之士基本死绝。四虎大将全部身亡,陈到、傅彤这样的猛将也没能留下。法正马良这样的一流文官也纷纷赴了九泉。蜀国能数得上的顶尖人才只有武侯,魏延,赵云,李严四人而已。根据刘备一向知人善任的生前表现,武侯一直没怎么带过兵,可见刘备不怎么认同武侯的军事才华。赵云生前一直没怎么立过大的战功,从没有独当一面过,看来保镖是最适合他的工作。李严呢,被委任为国防部长,应该有相当的能力。可惜手中没权,挂个空头衔。被武侯打发到南方去了,一直没有空间施展。

赵云一向大局观良好,从不争权夺利,高风亮节,又一直是个杂牌军将领,所以不可能成为武侯的竞争对手。那么剩下来的人里面,就只有一个魏延了。魏延从一个牙将直接提拔为战略要地汉中的太守,相当与现在的一个营长被直接提拔为军区司令。可以说,是武侯最强有力的竞争对手。当时魏延在蜀国的地位是“二人之下,万人之上”,头上只顶着两个人。一是刘阿斗,二是武侯。
无可否认的客观事实,武侯是权臣,又一心想建功立业,恢复汉室。这样一来,能让地位仅次于自己的魏延立下大功吗?如果魏延子午谷奇计得手,那么这功劳算谁的?谁是蜀汉阵营里的第一功臣。事实证明最会打仗的人是魏延,武侯有什么理由不交出兵权呢?


我倒不是存心来拆武侯的台,来质疑他的人品。我想告诉大家的是,即使是伟人,身上也不可能十全十美,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心理障碍,每一个高尚的人,高尚也是有底线的。打一个不恰当的比喻——可能一个高尚的人在无病无灾情况下,他会拾金不昧,但是如果是自己挚爱的亲人飞来横祸需要金钱来救时,这个高尚的人是否还会拾金不昧呢?前一阵子看《百家讲坛》“蒙曼说武则天”,提到武则天时候的一个宰相裴炎,此人清正廉洁,后来被抄家的时候,堂堂一个宰相居然一穷二白,堪称历代中国官员的表率。但是这人很有野心,一心想当权臣,后来被武则天设计处死了。

当然,我也相信武侯人品在魏延子午谷奇计如果只是北伐唯一途径的情况下,他一定会支持。但是,武侯对他的“平取陇右”的计划太有信心了,他认为他的计划完美无缺,十全必克。所以他也不肯施行魏延有风险的计划。
既然武侯不怎么想让魏延立功,那么魏延未成为北伐先锋也在情理之中了。那么不是还有一个宿将吴懿吗?为什么吴懿也未起用呢?


这里又要和吴懿的身份扯上关系。吴懿是什么人,是刘备的舅舅,也就是国舅(刘备入川以后曾取吴懿的妹妹为妻。)吴懿不光是皇亲国戚,还是本土益州势力的代表人物,手里也掌握着部分兵权,也是一位举足轻重的人物。自刘备入川以来,打压本土益州势力,让后来居上的荆州势力稳坐权力金字塔顶端,一直是不上台面的国策。这个深究起来怪不得武侯,武侯只是执行者而已。所以吴懿也未入选先锋之职。

那么,为什么选用素未经战的马谡呢?
马谡是荆州集团的后起之秀,是白眉马良的亲弟弟。既不存在与武侯竞争的问题,也不是本土益州集团。武侯深爱马谡之才,也是不争的事实。加上北伐之时,武侯已经是49岁的老人了。古人的寿命短于今人。负责杜甫也不会发出“人生七十古来稀“的感慨。武侯不知道自己还能不能在有生之年完成北伐大业。自然要扶植一直是左膀右臂的且只有38岁的马谡为继承人。扶植新人离不开锻炼。武侯在有相当把握的情况下,让马谡带着20000精兵镇守街亭。因为他确信马谡一定能完成任务。


我一个爱好军事的朋友,曾经慕名到街亭一游。回来以后跟我讲,如果按照武侯的嘱咐把士兵扎在当道路口,蜀军是可以完成任务的,尽管兵比张合少了2万多。因为张合的援军要想进入已经被武侯差不多搞定的陇右地区,必须通过街亭。街亭是必经之道,又处与山谷之间(否则马谡也不会把兵屯扎在山上了)。道路相对狭窄,兵力多的一方不可能进行包抄,只能正面交锋。这样蜀军的兵力劣势就不太成大问题了。而且蜀军比魏军早到了几天,如果装上鹿角之类抵御骑兵的东东,魏国的骑兵也难以发挥威力。另外,武侯还把一支蜀军部队精锐中的精锐——“无当飞军”也跟随一同前往。即使这支蜀军不能破敌,只要能把张合大军拖个十天半日。等武侯后面的主力部队一到,张合就只有败走了。
这是任何将领都可以办到的事情。所以武侯放心地派上了马谡。但是人算不如天算,武侯怎么也想不到马谡会“违亮节度,”带兵上山。造成街亭之失(在下正在写一篇名为《街亭》的中篇小说,描述马谡如何具体被张合打败的故事)。唉,可悲可叹。


到此,文章也到尾声了。总结起来武侯为什么破格提拔马谡的原因是:
一、 蜀汉内部争权夺利的结果。
二、 武侯个人对马谡的钟爱,培养继承人的需要。
三、 把守街亭并不艰巨,并非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武侯相信马谡可以做到。
建楼的动机,纯粹是以文会友,有硬伤之处,敬请朋友们指正.


作者:剑出塞外

签到天数: 110 天

[LV.6]常住居民II

发表于 2008-1-16 11:50:19 | 显示全部楼层
好像探花发过此帖的:L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8-1-17 02:03:04 | 显示全部楼层
三国演义本身就是一部正汉室的著作...所以,如果要看稍微侧重于史实一点的还是的看三国志.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国治模拟精品屋 ( 沪ICP备15012945号-1 )

GMT+8, 2024-11-18 20:45 , Processed in 1.066406 second(s), 18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