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MU618社区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6799|回复: 3

[转贴] 从《出师表》看诸葛亮其人心机有多深

[复制链接]

签到天数: 2 天

[LV.1]初来乍到

发表于 2008-1-19 11:23:4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从《蜀相》开始,诸葛亮为人称颂,至《三国演义》登上神坛,千百年来为人所景仰,直到了神的地步,成了智慧的化身,忠义的代言人(这一点甚至可以和关二哥有得一比)。然而正史之中,诸葛亮也不过尔尔,什么定三分、烧赤壁、借荆州、气周瑜(其实气周瑜一节,虽然小说作者想借此事来突出诸葛亮的大智大勇,但却弄巧成拙,让我们看到的却是一个卑鄙无耻,龌龊奸滑的小人,而民间更是有蜡烛封棺闷死周郎一说,如果真有其事,那么千载之下,也就只有韦鹿鼎公的石灰洒眼,钢刀剁脚可与之一比了)等都是小说家言,不足为信,其可称道的也不过是白帝受托、六出祁山以及前后两篇出师表了。
   
    然而在我看来,白帝托孤也是出于无奈,此时蜀汉草创时期的老人已去了十之八九,唯一可以托付的也就只有孔明一人了,不托他还托谁?至于六出祁山,更加大可诟病:以当时三分之势,虽然蜀汉最弱,但各方面的综合实力已达一个平衡,若此时不是急功近利,而是凭着“蜀道难,难于上青天”的天然地理优势,外连孙吴,内抚百越,养精蓄锐,静观其变,凭着十几年二十几年的力量积蓄,未始不能“兴复汉室”,却偏偏要不自量力地“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结果弄得劳民伤财,生灵涂炭,最终兵五丈原,不仅身死,还虚耗国力,至于到了“蜀中无大将”的恶果,却得不到任何战术战略上的优势,实在可恶之极。而两出师表中,最可感人的大概也就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这一句话了,但这后出师表,却又被认为是假冒的。
   
    所以,如要评价他,以他评价曹操的一句话来用诸其身是最恰当不过的了:“其名汉相,其实汉贼也”。而最能看出来的,也就是慷慨陈词的前出师表了。
   
    此表开头便道:“臣亮言: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敝,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好一个“危急存亡之秋也”,形势的确很严重,但实际上也没严重到这个地步。这句话说出来有没有错呢?如果是对你对我说的,那没错,我们绝不会关心他蜀汉是否存亡的;如果是对刘备说的,那也没错,因为刘备还是有点才能的,至少有点斗志,这样的话,恰好能激起他的奋斗之心,所谓“生于忧患”所谓“置之死地而后生”,此之谓也。可这句话偏偏是对这个胆小怯懦,没有成事之才,却有败事之能的阿斗说的,那可就大错而特错了。本来就没有什么胆的刘惮,听了这话,别说激起斗志,只怕连原来有的一点斗志,也吓得荡然无存,龙庭也坐不安稳,只想找个洞钻进去躲将起来了事了。那么诸葛亮不知道小主的这种性格吗?非也,也就在这表中,他就劝阿斗:“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他对阿斗是知道得很清楚的,也对他在这种性格下所会做的事有所知悉。明明知道这个阿斗不能吓,不经吓,却非得一开口就拿这么重的话去吓他,意欲何为?其一,不过是提醒一下小主,现在的江山是我们帮着你老爹打下来的,你老爹已挂了,要想守着你的江山,也还得靠我们,你就多亲近一下我们这些“贤臣”多听我们的话吧;其二、则是提一下自己的功劳了,为自己争权了,不信?下面马上就来:
   
    “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此时此地,侍卫之臣和忠志之士以谁为首?当然是受命监国,出将入相的诸葛老臣了,眼下这批人就是你江山的保证,没了他们你只怕马上就龙庭不稳了,而这批人又是以我为首的,该怎么对我,你应该明白的了?还不忘了提醒一句,我们现在这么卖力,不过是看在你爹的面子,先前他尊重我们,给我们的待遇好,福利高,我们才为他卖命,现在轮到你了,你就别以为“先帝之殊遇”真的能让我们老老实为你卖命了,拿出点实际行动来“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吧,否则的话……好一个“盖追”啊,只不过想起而已,万一有时想不起了呢?危险!
   
    说了这么多话,现在开始教皇帝怎么做皇帝了:从“诚宜开张圣听”到“可计日而待也”都是教训皇帝的话,包括如何赏罚如何用人,如何治理朝政,可谓是面面俱到,就连皇帝的家事都管到了:“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不宜异同”啊, 是不是皇后犯错也和臣子有误一样打板子?嘿嘿,臣子教皇帝怎么做皇帝,不如你自己来做吧?不好,为什么?一来,他还是有点自知之明的,自己本来也没什么功劳,臣子们不一定服他,虽然他自称是“侍卫之臣”和“忠志之士”之首,但也仅仅是之首而已,同僚们万一真正的“追先帝之殊遇“那可怎么办呢?其次,大家应该还记得鲁肃对孙权说过的话:我们做臣子的可以投降,但主公你不能降,我们降了照样做官,至不济也不过回家种田而已,主公你能么?英雄所见略同啊,所以,处于”危急存亡之秋“时的人,做臣子是最好的,保证自己已有的权位是最妙的,而不是却做那个先天下之忧而忧,却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乐的皇帝,聪明人啊!

    在教训了一顿皇帝之后,开始自吹了:“臣本布衣,躬耕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三顾臣于草庐之中。”我本来只想着隐居起来,老死山林的,不,是老死闹市的,大隐隐于市嘛,可是你老子却三番四次地来找我,我却之不过,才出山的,你老子都要给我三分面子,我的来头也够大的了。而且功劳也不小:“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在你老子最困难的时候,我可帮了他不少,他才有今天这个基业,要不然,你现在还不知道在哪“蹲”呢。还有一点就是:“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你还别忘了一句话:“彼可取而代之”记得是谁说的没有?嘿嘿,有心计啊!!!
   
    未了,大话还是要说说的:“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明明这“讨贼兴复”是自己建议的,偏偏却说是请皇帝托给自己的,那么后面的“不效则治臣之罪”不就是说说而已了?你皇帝要办的事,我给你办了,办不好,不是因为我无能,而是因为“其不可为”,是你皇帝对形势估计错误,要治罪,请先从已起,这就是这句话骨子里的意思了,还怕不保险,后面又说了一句:“今当远离,临表涕泣,不知所云”,今天我要出征了,说了一些话,自己都不知道自己说了什么,这是想为自己前面说的话开脱吗?非也,对皇帝说的话,皇帝认为你说错了,要治你罪,再怎么开脱也是无济于事的,孔明是聪明人,他自也知道这一点,所以,这句话与其说是例行公事或者说是为自己开脱,不如说是威胁:“今当远离”,你别以为我是一个人远离的哦,我可是手握大军,一起出去的,国中精锐,已尽在我手中了,所以前面的话,你给我记住了,我给你办事,“兴复”你的“汉室”,你也少来给我找碴,要不,今天我“不知所去”,明天火起来,说不定说不知所为了。
   
    “虽名汉相,其实汉贼也”,果然说的没错,实至名归!!!!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8-1-19 12:24:46 | 显示全部楼层
诸葛偶像形象被“贬”了:(

签到天数: 110 天

[LV.6]常住居民II

发表于 2008-1-19 17:02:22 | 显示全部楼层
歪理很多:loveliness:

签到天数: 4 天

[LV.2]偶尔看看I

发表于 2008-1-19 17:53:04 | 显示全部楼层
人死想怎么说都可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国治模拟精品屋 ( 沪ICP备15012945号-1 )

GMT+8, 2024-12-21 00:51 , Processed in 1.055664 second(s), 18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