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广电总局一纸“加强电视动画片播出管理的通知”引来非议。有人质问,我们的动漫本可和海外动画片公平竞争,为什么要“裁判”来“特殊照顾”?也有人质疑,有竞争才有压力,有压力才有创造力,广电总局的“黄金时段禁播令”对国产动画的保护会不会适得其反?
然而,笔者以为,这些批评和质疑,都没抓住中国动漫产业发展问题的要害:中国动漫产业发展,究竟缺少了什么,需要什么样的支持?
对这个问题,过往主要有两种观点:其一,动漫产业是一个创意产业,中国动漫产业发展最缺少动漫制作人才;其二,因处于起步阶段,中国动漫产业最缺少政策支持。
这些观点有一定的道理。动漫产业作为创意产业,确实需要人才支撑。但我国的动漫人才真那么缺乏么?有资料显示,截至2006年底,全国动漫企业达5473家,447所大学设立了动画专业,在校学生46.6万人。如此众多的人才培养基地,可谓世界少有。“中国动漫产业没有做强做大,并非是人才缺乏”已成国内外同行的共识。美国迪士尼公司开发动画电影《花木兰》,题材是中国的传统题材,创作者就是中国的人才,结果却让美国动漫商赚了个钵满盆盈。这个例子生动地告诉我们,中国的动漫产业不景气,主要原因不在动漫人才紧缺。
动漫产业在起步阶段确实需要政策支持。但是,美国、日本和韩国的动漫产品生产都不依赖政策支持,我们却既有出品优秀动漫影片给予补助的政策奖励,又有动漫产业基地建设的政策优惠,发展却依然不乐观。这分明告诉我们,动漫支持政策也不是中国动漫落后的理由。
那么,中国动漫产业发展的要害在哪?笔者以为,关键在漫画遭到冷遇。漫画创作是整个动漫产业的基础和关键。“先有形象,后有动画”是国际经验证明的成熟的动漫发展模式。动漫产业链流程应当是先有漫画连载,漫画图书出版,然后才改编成动画或故事片,由影片带来电视播映、网络播映等收益权,最后衍生出后电影产品——玩具、游戏、服装、食品、文具。日本80%以上的动画,是根据漫画,尤其是当红漫画改编的;美国的动画品牌米老鼠、史努比等,也全都来自长达几十年之久的漫画连载。但在中国,原创漫画不受重视,非但没有政策扶持,还有盗版的侵扰,原创漫画难以生存,包括《动画大王》、《卡通先锋》、《少年漫画》等国内多家曾颇有影响的期刊,因连续亏损而相继停刊。目前还在坚持经营的很多漫画刊物,也陷于生存困境。
中国的动漫产业链,由于缺失了极重要的一环,进入“无漫可动”的误区。因此,如何扶持原创漫画,培养具有原创精神的漫画创作人才,引导企业从已有的漫画形象中选择动画开发的对象,让漫画创作拥有经济的驱动力,是发展动漫产业必须首先致力解决的问题。这个问题不解决,即便黄金时段一分钟也不给外国的动漫,除了让国产动漫中的低劣产品也有登堂入室的机会之外,“中国动漫的国际竞争力显著提升,动漫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的新的‘发动机’”,恐怕都只能是空中楼阁了。
来源:中国出版网 |